《赤心巡天》

蜉蝣求道——第十三卷总结与感言(2/4)

写《天之上》的那天晚上,写到凌晨两点多。躺到床上后脑子非常活跃,结果到了四点也没睡着。当时不敢睡了,怕一觉醒来没时间修改更新,想着不如修了再睡,索性就爬起来。精神不太好,断断续续修到七点多才去睡。

  可能身体确实大不如前吧。

  通个宵人就废了,立刻开始头疼。就是脑门一抽一抽的,太阳穴那里的那根神经,冷不丁给你抽一下,连续几晚都睡不着。然后扁桃体发炎,咽口水都疼,偏偏还发热,咳嗽!咳一阵疼一阵,酸爽极了。

  当然说这些不是为了搏同情,抱病搬砖的人多得是,这是你的工作。

  我只是想炫耀一下,我多么牛逼,有多么坚强的意志力,是怎样在写作。

  在《天之上》那里,摆我在面前的有两条路。

  一条是就这样结卷,诚如诸位所见,在接下李一那一剑之后,顺势让姜望绝巅就够了,加个几百字的事情而已,并不难。最多再让姜真君去异族逛一圈,完成天京城立言,不会超过两千字。

  读者的情绪也完全可以在那时候宣泄完满。

  我能收获一个快乐的假期、读者的欢欣和满足、当时的好成绩。也几乎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另一条路就是现在这样,拖着病躯,开启长达十二天的煎熬征程。要收掉第一章到第一百章的天人线,用一秋成道,完成《朝闻道》的主题。做一次贯穿始终的表达。

  每一次把读者的期待按下去,都意味着你需要做得更好,才能挽回读者的心。

  所以在这条路上,我需要面对——

  写作难度的提高,身体的不适,精力的衰弱,读者预期被拦截的不满,还有那几个没下限的东西无止境的咒骂攻击。

  甚至于其实我并不能确定,在按下这种程度的期待后,我可以做得更好。我只是知道前方有那样一条路,我觉得那样更好,但我并未抵达,我并不确定我的精力和体力能否支撑我走到那里。

  而一旦我没有做到,等待我的将是什么,我非常清楚。

  这两条路利弊是如此清晰,对于一个智商正常的成年人来说,怎么选并不是问题。

  唯一的问题是——

  对于情何以甚来说,这不是一道选择题。

  这从来就不构成选择。

  一证天人就是为了最后的十三证,就是为了七情六欲火红尘劫。天态就是为了对应魔态,《朝闻道》的名字落下时,我想的就是朝生暮死朝闻道的精神。蜉蝣生来只一瞬吗?那被你掠过的一瞬间,或许也是某只蜉蝣求道的一生!

  那有什么理由能够阻止我这么写呢?

  你们知道的。

  没有任何人、任何声音能够改变我。

  我从来都知道我要怎么写,我会怎么写。

  从开始到现在,我唯一的变化,只是更明白我这么写会面对什么。

  然后我去面对。

  然后我继续这样写。

  它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没有关系。它是我最想要的。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创作生命会更短,我只想写我想写的作品。不然这一生也太没趣味。不然我日复一日地坐在电脑前,我也太枯萎。

  其实这一卷不止在结卷这里是如此。

  在武道开道的时候也是。

  当王骜找到王肇,说“接下了,两清。接不下,两清。”的时候,我转了镜头。

  也有很多人骂。

  他们像是一群好不容易来了状态的早泄男,急吼吼地要完成人生的大和谐。浑不知前戏的重要性,也不懂得高质量的绵长的高潮远胜于那一哆嗦的满足。

  王骜一拳轰出,武道就开拓了。

  但武道顶峰的故事,还根本没有铺开。几个武道宗师的意志,还没有表现。

  这几笔不勾勒出来,后面四大武道宗师托举王骜,怎么让人动容?

  后面猕知本潜游天道深海、设局阻道,乃至于谋算姜望,也都牵扯不开了。

  嘿。说这些也没屁用。

  喜欢的还是喜欢,讨厌的还是讨厌。支持的还是支持,挑刺的还是挑刺。

  我只是下班了,随口跟朋友们吐槽一下。(可见人都是需要吐槽的)

  我不想说什么大环境,什么不理解,什么社会的戾气。

  我既然选择在这样的时候这样写作,那么由此导致的一切,我面对,我接受。实在接受不了的就跟朋友吐槽几句,再不行就拉黑。

  就像作为读者的时候,不喜欢一个作者,一部作品,直接删除书架就够了。谁能按着你的头,逼着你订阅,逼着你阅读呢?

  从《天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