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00章 没看过就对了(2/3)

佛被浇灌了甘霖的枯枝,一下子活了过来,再不是那种波澜不惊的状态,它变得有温度、跳动的强而有力,如同雄壮的狮子。

  “铁生,感觉怎么样?”寒风中,林为民的声音随着风传到石铁生的耳中。

  他贴在林为民的耳边,大声说:“非常好!”

  “哈哈哈!”

  林为民发出了畅快的笑声,石铁生听到他的笑声,也受到了感染。

  燕京的街头,响彻着两个年轻人的笑声。

  十几分钟后,摩托车再次听到大杂院的门口。

  等在院门口的石父和石岚赶紧来接石铁生,林为民打开皮带,将石铁生抱到轮椅上,摸了摸他的双腿,笑着说道:“还热乎着呢!”

  石铁生心情大好,“还是你这皮裤管用。”

  “管用就送你了!”

  林为民将皮夹克和皮裤扔给石岚,说道:“这个以后就是我来带你兜风的战袍。”

  石铁生到现在才明白林为民带他兜风的真实目的,心中涌出一股暖流,眼眶里热热的。

  “为民……”

  林为民这时装作不经意的转头对石岚说道:“给你哥收好了,可别弄坏了。”

  石岚看着精致的皮夹克欣喜不已,紧紧抱在怀里,“林大哥你放心吧,我肯定给我哥放好。”

  林为民推着石铁生的轮椅,嚷嚷道:“走走走,赶紧的,太冷了,这一会儿给我冻的,晚上让叔儿给我包饺子吃。”

  石父笑的开怀,“好,晚上包饺子吃。”

  又过了几天,元旦假期结束。

  《当代》今年的第一期刊物正式发行就给了广大作者们一个惊喜,在这一期的卷首语上,覃朝阳以主编的名义向作家们承诺,在新的一年里,《当代》将会在作家们的作品发表后返还手稿。

  《当代》在全国各地拥有海量的读者,作者的数目肯定没有读者多,但他们带给《当代》的影响是一样的。

  作为一本刊物,作者和读者就是天平的两端,缺了哪一边,这座天平都会失衡。

  这个消息一出,不管是打算要给《当代》供稿的作者,还是曾经为《当代》供过稿的作者,都是欢欣鼓舞。

  编辑部的这项举措不仅是一个承诺,更体现出他们对于广大作家的关怀和在意。

  这一波操作,可以说是狠狠给《当代》编辑部拉了一波好感,以后组稿的难度都会降低不少。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量的增加。

  “为民,我昨天放在桌子上的那篇短篇你看到没有?”

  “没有啊!”

  “你不是还看了吗?”姚淑芝揪住林为民不放。

  “我看完又给你放回去了啊!”

  “那怎么不见了?”

  “我哪知道啊,你再好好找找。”

  这几天,编辑部内类似这样的对话时有发生。

  姚淑芝心烦意燥的找了半天稿件,好不容易才找到,然后又把锅甩到了林为民身上。

  “都怪你出的这个馊主意,我现在压力大的要死,生怕哪个稿子丢了、不见了!”

  林为民回敬道:“那只能怪你自己不小心了,我怎么没丢稿子?荣老师怎么没丢稿子?就你丢!”

  姚淑芝恶狠狠的瞪了林为民一眼。

  正在两人拌嘴时,办公室的门被人敲响。

  林为民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个子很高的小伙子,几乎顶到了门框。

  这么冷的天,他就穿了个毛衣,外面罩着一件外衣,看着就让人觉得浑身凉飕飕的。

  “你好,我找林为民老师!”年轻人说道。

  林为民笑道:“我就是林为民。”

  年轻人的表情有些意外,然后说道:“林老师你好,我是马原。”

  一张年轻的脸上写满了自信。

  林为民故作回忆状,好半天,才道:“哦,马原,有印象,请进。”

  马原的自信为止一滞,默不作声进了办公室,他先朝里面打量了一圈。

  见编辑们都低着头在工作,办公室内一片沉静,他感到有些不适应。

  林为民给他倒了杯茶,“我记得你的稿子没有录用,你来编辑部有什么事吗?”

  马原的气息又是一阵紊乱,本来在门口时候酝酿的好好的,没想到还没说话呢,差点被破了功。

  “我来就是跟林老师您当面交流交流的。”马原开门见山道。

  “我记得你是辽东大学文学系的学生,现在还没放假吧?”林为民突然问道。

  马原再次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快放假了。最近也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