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32 潦草小狗(2/3)

>

  这次请了二十天的假,眼看已经半个月过去了,他还有个任务是去拜访几位之江省内的作者呢。

  想到这里,林为民起身去来到之江话剧团道别。

  《触不可及》的排练还在继续,成维嘉听说林为民要走了,便组织剧组来一遍非正式的演出让林为民过过眼。

  看完了大家的排练成果,林为民表示了肯定。

  最后的定稿剧本还要等过一段时间才能出来,到时候话剧团会邮给林为民这个原著编剧一份。

  再次由话剧团的车把林为民送到火车站,送他的还是张强这个小伙子,“林老师,这几天跟您真是学了不少东西。”

  “别这么说,我还得谢谢你这几天的照顾。”

  跟长相寒暄几句后道别,林为民登上了火车。

  以平均一天一位的速度拜访作者们,好在是省内,要不然林为民的腰都得累折。

  最后一天,林为民从火车站出来,一路打听着海盐县文化馆的位置。

  县一级的文化馆,看起来很朴素,就是个三层楼的建筑,但在海盐县这种县城已经是难得的雄伟建筑了。

  林为民打听到了于华的办公室,敲门后却发现空无一人。

  他拉住一个刚打了热水的青年,“同志,麻烦问您一下,于华今天没来上班吗?”

  青年的表情有些意外,“来了。”

  “他在哪?”

  青年朝街上的方向努了努嘴,“那您的去外面找了?”

  林为民立刻意会了他的意思,哑然失笑。

  这几天他去拜访作者,这样的情况碰到了不止一次。

  问了于华大概可能去的地方,林为民便从文化馆出来。

  海盐县县城不大,县文化馆前的这条街也谈不上繁华,林为民在街上走走看看不到两分钟,便发现了坐在早点摊上吃早点的于华。

  海魂衫、大裤衩、拖鞋,清凉的装扮不仅实用,更穿出了一股混搭的风味来。

  于华正捧着一碗京粉头吃的正香,冷不防一个人坐在桌旁的座位,他往旁边瞥了一眼,吓得碗里的汤都撒了出来。

  “林老师?”他惊叫了一声。

  “你吓了我一跳!”林为民斥了于华一句,“这东西好吃吗?”

  于华受惊过后,缓了几秒,“这是京粉,我们当地的特色,您来一碗?”

  林为民最喜欢于华的就是他这股机灵劲,“那就来一碗吧。”

  于华立马狗腿的起身,“同志,再给我这桌来一碗京粉头。”

  京粉的做法是将粗的短线粉煮烂,用小火煨在炉子上,上桌以前,用漏勺装上大半碗,加上高汤,然后再加上如榨菜末、猪肺末、猪心末、牛肉等配料,搅拌而成。

  热乎乎的京粉端上桌,林为民尝了一口,空了一夜的肚子终于暖和起来,人都精神了。

  这几天他一直奔波在路上,甚是疲累。

  嘬了一口碗里的汤,林为民随口聊道:“你小子现在的日子够潇洒的啊,上班时间跑来吃早饭。”

  于华嘿嘿笑道:“我这才叫工作嘛!”

  这小子理直气壮的样子,叫林为民一时竟无言以对。

  看着于华的小日子,再看看自己每天起早贪黑的,林为民都有点羡慕起在文化馆的工作了。

  难怪连郑国这个官二代都跑到文化馆工作,真潇洒啊!

  “最近动笔没有啊?”

  “肯定没闲着啊。您是知道我的,虽说工作我拉胯,但写作可是很勤快的。要不能在文化馆这么猖狂吗?”

  林为民笑骂道:“你还知道你猖狂!”

  吃完了早餐,于华带着林为民回了文化馆,一路走过,办公室大半空着,于华介绍道:“这是还没来上班呢。”

  林为民调侃道:“好单位啊!你来对地方了。”

  “我也这么觉得。”

  来到办公室,于华的办公桌一片潦草,就如同他的造型。

  他从抽屉里整理出一沓稿纸,“这是前段时间写完的,您帮着指导知道。”

  林为民接过稿子,拉过一张椅子坐下。

  《十八岁出门远行》,从的名字就可以一窥的内容。

  读下去,林为民没有意外。

  “我”刚刚年满十八,带着一身的叛逆和对外界的好奇,开始了旅程,把自己放逐到一个巨大的社会环境里。

  的大概内容是刚刚成年的我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出门旅行本想搭车,却遇上了欺软怕硬的司机,面对我的的讨好和善意气势汹汹,面对抢劫的山民唯唯诺诺。

  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