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66章 心都黑了(2/3)

西,一定要用心。”

  “是啊,这几个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像我之前写《套马人》一样。”

  万先生这时拍了一下大腿,“对了,你等一下。”

  他着走进了书房,过了片刻,携着几本书走了出来。

  “这几本书都是80年的时候访问法国时候准备的,正好你可以用得上。”

  林为民接过书,笑着道:“这敢情好,您老至少给我省了跑几趟首都图书馆的时间。”

  在没有互联网的日子里,查资料绝对是一件可以让人穷经皓首的事。

  从万先生家出来之后,林为民又去了石铁生家拜了个年。

  忙完之后,一上午已经过去了。

  初二开始,他又陆续去拜访了在文研所的老师们以及国文社的几个领|导。

  时间一晃假期便结束了。

  陶慧敏所在的百花越剧团算是最早吃到这一届春晚福利的团体,三十晚上她们剧团演完《五女拜寿》后,初一接到电话让他们留在燕京演出,初三便正式开演,第一场演出

  居然是在怀仁堂,林为民想去给女友捧个场都做不到。

  接着又去了人民的会堂做专场演出,去的全是林为民进不去的地方,本来还想借机私会几面,压根不给机会。

  陶慧敏倒是抽空给林为民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她的语气激动万分。

  就在她打电话的这上午,百花越剧团刚刚在国事要地受到了领|导接见,对于这个年代的文艺工作者来,这已经算是最高礼遇了,由不得白花不激动。

  “那这回我可配不上你喽!”

  林为民得了好几次全国性的奖项,哪次也没让1、2级的领|导接见过啊,看来文协还是不行啊!

  “胡什么呢?人家领|导也只是接见而已,我们还是普普通通的演员……”她着语气娇羞起来,“其实……你比我优秀多了!”

  这话林为民爱听,让女友多点,却被她挂羚话。

  林为民从覃朝阳的办公室出来,回到了编辑部,继续看着刚上市的《文艺报》。

  自78年复刊以来,《文艺报》先是月刊,而后又变成半月刊,直到去年又变回为月刊。

  林为民手中的这份《文艺报》刚刚上市,林为民在年前应《文艺报》的约稿所撰写的那篇文章正刊登在这一期的“讨论会”栏目上——《我们的文学创作需要百花齐放》。

  文章中,林为民首先是阐述如今国内文学创作大环境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现今的潮流,而后又谈到了《当代》作为国内一线文学杂志对这些现象、潮流的看法以及对应的动作,最后则是高屋建瓴的倡议各大文学报刊应该敞开怀抱,海纳百川。

  文章之中,还拿出《当代》今年第一期刊物来现身法,这样虽然有自吹自擂的嫌疑,但第一期所取得的成绩和引发的反响放在那里,别人即便想反驳也反驳不了。

  荣世辉也是刚看完《文艺报》,用调侃的语气道:“为民这下子可出风头喽!”

  柳荫道:“出风头是肯定的,挨骂也是肯定的。”

  着,她幸灾乐祸的笑了起来。

  如果用后世的角度和观点来看林为民在《文艺报》上刊发的这篇文章,怎么看都是正确无比的。

  但放在83年这个节点,却不尽然。

  前些年的风波过后,国内的舆论风气和创作风向看似走向了开放和包容,但实际上历史的垃圾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扫干净的。

  陆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在质量过关的前提下,为什么投了好几家刊物都无法发表?

  徐敬亚为朦胧诗张目的《崛起的诗群》发表后为什么饱受批评,最后甚至在几年后还要在《人民日报》发文进行自我批评。

  以于华等为首的年轻作者所创作的极具先锋色彩的作品,为什么在拿到某些编辑那里时,得到的评价会是“不是”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评价甚至比“狗屎”还要过分,因为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你的创作。

  林为民的这篇《我们的文学创作需要百花齐放》调子唱的很高,初一看觉得这人可真能大话,唱高调。

  可但凡了解了林为民的身份以及《当代》今年第一期的内容,这些人就会知道,林为民和《当代》是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他们的理念。

  文学创作,就应该是百花齐放的。

  在林为民翻阅着这一期的《文艺报》的同时,这份新鲜出炉的刊物同样摆在了全国无数读者的面前。

  有思想保守者,对他的高谈阔论嗤之以鼻;有中正平和者,看着刊物上的文字沉思良久;也有如初生朝阳者,看到林为民的文字欢欣鼓舞,仿佛找到了指路的明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