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14章 黄安仪的心思(2/2)

  她的家庭条件放在文讲所同学们中属于头一份,小时候请的都是英语家教。

  有一次舅舅沈之瑜来家里做客,母亲卢志鹃拿了一副黄安仪自己画的小画献宝似的捧给哥哥,上面还有黄安仪写的一首小诗。

  沈之瑜看后说了一句,“诗比画好。”

  黄安仪母亲顿时起心动念,后来黄安仪16岁下乡插队,母亲便督促她写日记,有意锻炼她在写作方面的才能,其后她第一篇发表的作品也是通过她母亲递给的沪上文艺出版社。

  说来也巧,那篇稿子送到出版社,跟黄安仪谈稿子的编辑正是这次班里的同学唐抗美。

  可惜这次“走后门”的经历不太成功,那篇关于知青生活的散文集并没有出版。

  之后,黄安仪调回了沪上任《儿童时代》编辑,陆续发表了如《平原上》、《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等作品,其中《谁是未来的中队长》获得了全国第二届少年文艺创作二等奖。

  黄安仪也因此获得了前来文讲所进修的资格。

  可惜到了这里,她并没有感觉多好。周围的同学们都是她在在杂志上读到过的名字,让她羡慕之余心中又多了几分自卑。

  刚才姜子隆他们所说的柳舒华的事她也知道,王艺芬老师昨天还跟她说起来,如果当时是柳舒华先来的话,那她恐怕连这个进修的机会都没有。

  这句话更让黄安仪自惭形秽,她觉得自己实在是没什么本钱跟这些已经有所依仗的同学们并肩站立。

  脑海里的念头只盘旋了几秒钟,黄安仪顺着林为民的话就问道:“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