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239章 这稿子发了,我说的(2/3)

阿诚是79年回城的,当时他们那一拨没办法回城的知青聚在一起“闹了一波大的”才算是回了城。

  “当时啊,真是看着什么都新鲜。连看到警察也能一阵死盯,这可是城市的标志啊!”阿诚说着自己先乐了起来。

  “你这可太丢燕京人的气派了!”林为民调侃道。

  阿诚挥挥手,“就那么一阵儿,现在也烦的不行。”

  “哈哈!”

  回到燕京,阿城的业余时间主要花在看电影和给父亲打下手上。

  他那会儿没工作,恰好父亲又需要出版著作,在他的协助下,父亲钟殿榧连续出版了《陆沉集》和《电影美学》两部著作。

  给父亲打下手,没工资拿,能分润点稿费,但不多。

  回了城就结婚的阿城需要钱,想谋求独立。

  他是个能折腾的人,前几年燕京非常有名的星星美展,就是他和几个朋友搞的,那时候他们这些人到燕京的各个学校去讲演,为画展拉人气。

  可惜没啥用,画展这玩意没钱是玩不转的,搞到第二年就弄不下去了。

  之后,几经波折,阿诚成了《世界图书》杂志的美术编辑。

  “没钱啊!是真没钱,我儿子要吃冰棍我都舍不得给他买。”

  阿诚说到这里,情绪带着几分苦闷。

  林为民安慰道:“你的稿子很好,稿费肯定少不了,以后你儿子想吃多少冰棍就吃多少冰棍。”

  阿诚笑了起来,想象着那样的画面脸上是满足的笑容。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找你看稿子吗?”阿诚问林为民。

  林为民摇头,他也好奇,尽管阿诚说是上班没时间,但写信投稿总可以的,又或者编辑部那么多编辑,找谁都行。

  “嘿嘿,我听人说,你稿费都有上百万米刀了。”

  林为民意外,“我稿费多跟你有什么关系?还想打土豪分田地是怎么着?”

  阿诚摇头,“非也!我还听说,你这人搞收藏。”

  林为民点点头,“这倒是。”

  “大家都说,你是壕放派收藏家。”

  豪放派收藏家?

  这个名字不错,听着就跟苏轼挨着,林为民的脸上带着几分自得。

  阿诚却以指代笔,“是这个‘壕’。”

  林为民的脸色垮了下来,这是哪个孙贼在背后编排我?

  他又问道:“那这跟你又有什么关系?”

  “我从小就逛琉璃厂,你要搞收藏,我能给你当个掮客,收费童叟无欺!”

  林为民不禁笑道:“敢情在这等着我呢?”

  玩笑了几句,林为民拉着阿诚去吃了顿饭。

  从饭店出来,林为民对阿诚说道:“稿子没问题,肯定登。过几天你去编辑部一趟,我给你稿费单。”

  阿诚尽兴而归。

  送走了阿诚,林为民回到书房,再看向书桌上的稿子,脸上露出止不住的笑容。

  翌日。

  早晨,覃朝阳刚进办公室,正在擦桌子。

  突然啪的一声,一叠稿子摔在办公桌上,把老头儿吓了一个激灵。

  “哪天我要是犯了心脏病,你小子吃不了好果子!”覃朝阳骂道。

  林为民不理他这茬,“别废话!这稿子,发了,我说的!”

  瞧着这嚣张的语气,不用问肯定又是淘到牛逼的稿子了。

  老覃同志丝毫不生气,捡起桌上的稿子翻起来。

  林为民不疾不徐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坐在沙发上,就这么静静的等着覃朝阳。

  闲着没事的时候还观察一下老同志的表情。

  这个表情,这是看美了。

  皱眉,肯定是人物的遭遇让他揪心。

  咂摸嘴?这是稿子太好了。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覃朝阳终于看完了稿子,再次抬起头看向林为民。

  “怎么样?”林为民问。

  “好啊!”覃朝阳赞叹道。

  “怎么个好法?”林为民带着几分得意问道。

  稿子是他组来的,这个时候必须得听几句好话,就舒坦。

  老覃同志鄙视林为民这种小人得志的表现,不过谁让人家能组来这么好的稿子呢?

  夸几句,不妨事。

  “在如今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活跃的时候,这部没有血泪控诉、不装腔作势、不搞煽情,语言极具趣味,文字老练且克制,是一篇能够流传下去的作品。明年的全国奖,肯定有它一个。”

  老覃同志的马屁拍的林为民很舒服,他点头道:“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