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这他么是二十六岁?(2/3)
布卢姆加登也说道:“那部我当然看过,挂在《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上很久了吧?”
大家听二人说完脸上也露出好奇之色。
他们来之前对于林为民毫无了解,只知道这是阿瑟·米勒要专门设宴招待林为民,肯定是他非常重视的朋友。
听到阿瑟·米勒介绍林为民是作家、编剧,大家也并未多想。
《FarewellMyConcubine》这部登录米国图书市场已经接近四年时间,其中前两年水花并不算大,偶尔能摸一下《纽约时报》畅销书的尾巴,又很快被挤下榜单。
但在最近两年逐渐开始发力,从不在榜单到榜单末尾,再到榜单中段,保持了接近一年时间,成绩异常的稳定,这种销售曲线在米国的图书市场上是很少见的。
一本新书上市,大概会分为这么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毫无水花,别说榜单了,可能在书店你都见不到多少,扑的不能再扑,这不仅跟图书质量有关,也跟发行渠道有关。
第二种是成为一时的畅销书,最典型的就是各种成功学或者技能类的图书,营销做得好,发行渠道给力,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热卖。但这种热卖很难持久,通常不会超过半年。
还有一种就是真正霸占榜单的常销书,刨除一书成名的特例之外,这种书大多是名家作品,且质量出众,书迷众多,影响力巨大。
以上这三种情况属于米国图书市场上的绝大多数。
而如《霸王别姬》这般情况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前两年成绩并不算多优秀,但也帮出版社赚到了钱。一般的图书都是有销售潜力一说的,不可能图书一直摆在书店里,就一直能卖得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出版社对于图书的再版就会慎之又慎,因为一旦销售潜力见底,那么出版社很有可能面对图书滞销的风险。
可兰登书屋却逆风操作,在《霸王别姬》出版两年之后开始大手笔的再版和宣传,结果还真叫他们给押中了。
《霸王别姬》的销量一再攀升,且上升曲线稳定,丝毫没有颓势,如今光是在米国国内就已经行销近百万册,要是算上英语世界国家国家的话,早已经超过百万册大关。
四年时间足够让《霸王别姬》在米国培养出一群读者了,更何况近两年它的销售成绩如此出色。
伍迪·艾伦和布卢姆加登从事的都是戏剧相关工作,平时会看很多,《霸王别姬》近两年在米国销售成绩出色,两人自然看过。
伍迪·艾伦在布卢姆加登说完之后,眼神更加兴奋,问道:“林,那部真的是你的作品?”
阿瑟·米勒这时说道:“林的作品不止在米国出版了这一部,《套马人》、《情人》、《追凶》这些作品都出版了,我记得出版商是兰登书屋没错吧?”
林为民点点头,“没错。”
伍迪·艾伦突然拿起桌上的餐巾,用叉子蘸着酱汁在上面写道:“所以,伱的笔名是WeiMinLin?”
这个拼音名字是林为民作品在米国出版所用的作者名,看来伍迪·艾伦还真看过自己的作品,林为民笑着点点头。
林为民的肯定回答让伍迪·艾伦脸上的惊讶更甚,“我的天!这真的是太巧了!你知道吗?我太爱你的那部《追凶》了!你简直是个天才!只有天才的脑子才能想出那么绝妙的叙事陷阱!”
伍迪·艾伦的盛赞让林为民很高兴,“谢谢!”
大家听着伍迪·艾伦的称赞更加好奇了,在这些人当中,只有布卢姆加登看过《霸王别姬》的英文版,其他人连一部林为民都没有看过。
听着阿瑟·米勒的介绍,林为民竟然有四部作品在米国出版过,这样的待遇,显然不是一般的新人作家能够有的,更何况林为民还是一位来自异国的作家,要出版四部作品难度可想而知。
迪诺·德·劳伦蒂斯有些兴奋的说道:“听艾维你这么说,我实在是太好奇林的作品了,回去我要把这几本书都买回来好好看看。”
“你当然要看,我的老伙计!林的绝对不会令你失望的,他是一位天才家!”
阿瑟·米勒这个时候也说道:“林确实是一位天才,他的作品风格跨度之大,我想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伍迪·艾伦和阿瑟·米勒连着吹捧,让林为民有些吃不消,其他人这一下子反倒是来了兴趣。
之前大家对他的热情更多的是一种客套和礼节,现在知道了林为民的作品在米国如此受欢迎,大家才真正对他重视起来。
林为民成了晚宴的聚会焦点,大家一直不停的向他提问。
一开始大家问的还是作品,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