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390章 早下手(2/3)

留在小百花越剧团。

  难为于老师一直想着这事,林为民道:“是今年毕业,她最近刚之江那边办学校和工作的事,说是要给她分配到金陵那边的部队话剧团。”

  “那你们不是又要分开?想办法调到我们院里来吧,反正都是演话剧嘛!

  你要同意,这事儿我给你张罗。”

  于老师为了林为民的事可谓不遗余力,这当然跟林为民为人艺创造的贡献密不可分。

  前几年正是人艺人才断档最严重、缺少好作品的时候,林为民连续数年,以每年一部话剧的效率,极大的帮助人艺缓解了剧本荒。

  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林为民作品的经典性越发的凸显,《触不可及》复排、《套马人》复排,如果顺利的话,人艺还会复排《霸王别姬》、《嘉靖与海瑞》等作品。

  如此往复循环,林为民的作品将会长久的存在于人艺的舞台上。

  这样的待遇,只有创院三老才有。

  可林为民呢,连个人艺的编制都没有。

  这不是相当于自备三八大盖打鬼子?

  也正是因为人不在人艺,却一直在为人艺做贡献,所以也让林为民在人艺的地位超然,即便是那些六七十岁的功勋导演、编剧和演员们对他也非常尊重。

  大家都清楚林为民对人艺的贡献,这样的人值得大家尊敬,跟年龄和辈分没关系。

  “那就麻烦您了。”

  林为民这次没有拒绝于是之的好意。

  陶慧敏被分到部队话剧团,想要调到人艺来,不仅需要人艺的帮忙,更要部队那边松口,他在这方面确实没什么人脉,如果于是之能帮忙,自然是最好不过。

  于是之听到他的话,精神一震,“放心吧,包在我身上。”

  过了两日,佟钟贵上班的时候表现的有些兴奋。

  今天是《当代》第八期上市的日子,他的那部《妻妾成群》就发表在这一期刊物上。

  四万五千字的稿子,佟钟贵拿到了675块钱的稿费,稿酬标准千字15块。

  这个价格可比之前他发表作品的时候高多了。

  在稿酬这方面,林为民给《当代》定的标准一向是紧跟物价走。

  近几年,国家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点选在了价格改革上,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几十年不变的价格体系,严重的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可是当价格放开之后,也能很容易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不是那么好控制的。

  这两年老百姓们的感受尤其深切。

  菜贵了、肉贵了、米贵了、衣服贵了,这可都是关于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大事。

  上个月,北戴河会议刚刚开完,燕京城里关于价格闯关的小道消息已经流传甚广,触动了老百姓们那根敏感的神经。

  不提社会上的流言蜚语,生活物资的价格飞涨是客观的事实,工资普遍不涨也是事实。

  林为民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让大家的劳动和创作获得相应的回报,稿费的普涨惠及了所有给《当代》供稿的作者的。

  也让《当代》在全国众多的刊物当中独树一帜,所有的作家都知道,给《当代》写稿的稿费一向是最高的。

  所以,《当代》从来不缺稿子,更不缺好稿子。

  下班的时候,佟钟贵要请林为民吃饭,他刚拿了六百多块钱的稿费,小说也发了,非常高兴。

  吃饭可以,但林为民肯定不会让他掏钱。

  林为民问佟钟贵想吃什么,他说肉,林为民笑了笑,又叫上了几个同事,把大家领到了东四的白魁老号。

  这里是燕京最着名的清真饭店之一,最有名的是烧羊肉,也就是烤全羊。

  跟东来顺的涮羊肉、烤肉季的烤羊肉、月盛斋的酱羊肉并称燕京羊肉制品的“四大家”。

  点了一只烤全羊,又点了几个菜,丰盛之极,众人没等吃饭呢,闻着店里飘着的肉香,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这两年物价涨的厉害,大家都在克制口腹上的享受,也只有在跟林为民出来的时候,大家才能解解馋。

  平时大家调侃归调侃,这样的领导,谁不喜欢啊!

  等菜的时候聊着天,免不了要提到飞涨的物价,大家一片怨声载道。

  同事们拿的都是死工资,偶尔在刊物上发表个文章拿点稿费改善生活,一年最多一两次,相比社会上的很多人,收入其实已经算高的了。

  可面对如今的情况,还是有些头疼。

  “真不知道这物价什么时候才能稳定稳定,照这么涨下去,我们这点死工资以后连吃饭都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