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23章 我写(2/3)

的人影,到如今已经整六年。

  前几年林为民推陈出新,将“先锋”推广到广大读者的面前,马原凭借着《冈底斯的诱惑》惊艳大众。

  他这几年时间作品产出不少,但都没有达到《冈底斯的诱惑》的高度。

  他这次给林为民写信提到了工作的事,在雪区待了六年,打算调回辽东。

  马原调回辽东最大的动力是去年孩子的出生,雪区条件艰苦,大人没什么,孩子太小了,让人心疼,林为民抽空给他回了封信。

  “林老师,样书出来了!”

  佟钟贵敲响林为民办公室的门,给他送来了《无论如何,人生是美丽的》的样书。

  这部在林为民的作品中与众不同,是先出的英文版,而后是法文版,最后才是中文版。

  林为民接过样书翻看了一下,满意的点点头,“不错!”

  佟钟贵道:“您这部没发在我们《当代》,真是让人遗憾。”

  “毕竟是国外的历史背景,国内的读者看起来还是陌生了一些,现在直接出版,有喜欢的就自己买来看嘛!”

  佟钟贵点了点头,又说道:“您明天有空吗?”

  明天是周末,林为民问道:“有什么事?”

  “我那院子收拾好了,明天打算搬过去。”佟钟贵道。

  林为民高兴道:“这可是好事,叫上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都跟大家说了,就差您了。”

  “行,我明天一准到。”

  佟钟贵受林为民的影响,一直想在燕京置办一处四合院,这几年来一直在攒稿费。

  算起来这几年时间他发表的中短篇加起来已经有十几篇之多,其中有一部分是发在了《当代》上,加起来三四十万字的作品也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去年《妻妾成群》发表后,他拿到了近几年来最大的一笔稿费,就在琢磨房子的事。

  终于在今年年初在什刹海附近买了处二进的四合院,花了两三个月收拾了出来,马上就要搬家。

  翌日周末,一众同事们上午便来到了佟钟贵的院子,林为民来的晚了一些,他跑去把石铁生推了过来,佟钟贵这处宅子距离林为民在白米斜街的那处一进小院也就一里地。

  众人参观着佟钟贵的新家,有几人发出了啧啧的赞叹。

  “哎呀!还得是有才华的年轻人,小佟今年才二十五,就靠着稿费在燕京买了房子了。”

  “小佟年轻归年轻,不过在我们社里也算是出类拔萃了吧?你数数,年轻一辈当中,像他这样年年发好几篇作品的能有几个?”

  “不是能有几个,而是一个都没有,小佟还是有灵气啊!”

  众人的夸赞让佟钟贵很不好意思,他忙前忙后的张罗着给大家端茶倒水。

  柳荫见状忍不住调侃道:“小佟啊,你看,这房子也有了,是不是还差点什么?”

  姚淑芝立刻接话道:“还差什么呀?”

  “差什么?当然是女主人了!”

  众人不由得哈哈大笑,佟钟贵则腼腆的挠了挠头。

  林为民推着石铁生在院里闲逛,看着谟言蹲在众人旁边,看着大家欢声笑语一言不发,那是他的常态。

  “好长时间没见于华了。”石铁生突然道。

  “想他你给他打个电话,有了请假的理由,估计用不了几天你就能见到他。”

  石铁生被他逗笑了,“你算是把这小子的脾气秉性给摸透了。”

  “这一分开,见面真不容易了。”林为民感慨道。

  “是啊,不过每次的再见也因为这样才更显得可贵。”石铁生道。

  林为民微微颔首。

  两人逛到谟言身边,见他满脸愁容,林为民问道:“想什么呢?”

  “没什么。”谟言站起身,言不由衷。

  “你这个谎话说的很没有诚意,太假。”林为民打趣道。

  谟言情绪低沉,“想家了,想我母亲,我该把她接到燕京来享几年清福。”

  中国人总有些刻进骨子里的情节,比如我们看到土地,会想到粮食、想到丰收,看到房子,我们会想到家、想到母亲。

  “可惜……我在燕京也只是过客。”

  林为民道:“想留就留在这里嘛,以后等毕业了,想点办法留在燕京也不是什么难事。”

  说到这里,林为民的脑海中又忍不住飘出谟言拿诺奖奖金在燕京买房的梗。

  现在不一样了,谟言之前就在燕京买了房,只是工作还没有办到燕京来,网友从此又少了一分乐趣。

  谟言望着林为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