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446章 高朋满座(2/3)

谁了。”

  “今天是您大喜的日子,肯定忙。祝您夫妻恩爱,百年好合!”韩山平道。

  “谢谢,谢谢,请进!”

  郑国一家来的时候身后还跟着位老者,林为民惊讶道:“叔叔,您怎么过来了?”

  “你的大喜事,我这个当叔叔的怎么能不过来参加呢?”郑父笑道。

  郑家父子平时行事低调,郑父能来参加林为民的婚礼,代表的是一种态度,证明两家是通家之好。

  “快请进!快请进!”林为民将郑家人让进了院子。

  随着来的客人越来越多,院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热闹,大家自动分成了几个小团伙,今年来的宾客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一类是林为民的师长和同学,以万先生为首,再加上文研所的一帮人,约莫二十多人。

  然后是国文社的同事们,不光是《当代》编辑部的,还有社里其他编辑室的,包括退休的老同志们。仅《当代》编辑部就有十多号人,再加上社里来的熟人,有四五十号人。

  再就是林为民负责过的作者们,于华、谟言、二月河等人,加在一起也有十多个人。

  最后就是林为民在社会上的关系,这部分宾客的成分最杂。

  有人艺的人,于是之这次带了六七个人,都是跟林为民比较相熟的。

  有海马工作室,以汪硕郑小龙为首,马嘟嘟、冯晓刚、赵保刚、海晏、葛优、刘恒……一群大概快二十人。

  剩下的人就是零散的了,比如石铁生一家、《燕京青年报》的记者李向阳、退了休的边署、电影局的滕金贤、陈小二、周郿英夫妇、刘树华兄弟、央视的王风、任豪、西影厂的吴天明、章艺谋、巩俐……

  今天来的这些宾客虽说各有小团体,但不少人都是相互认识的。

  比如林为民负责的那些作者,跟编辑部的编辑部大多是相熟的,国文社的不少编辑也认识林为民的那帮同学,谟言、佟钟贵等人又和海马工作室的人大多认识,郑小龙又跟央视有业务往来……

  在宾客们互相闲聊的时候,林为民从惠丰堂请来的厨子和服务员们紧忙活着。

  大家在惠丰堂干了快半辈子了,私下里接点红白喜事的活都干过,可整个饭店到客人家来帮忙这还是第一次。

  没办法,谁让人家给的钱多呢?

  燕京的初春白天和晚上是两个温度,晚上正常就是几度,有时候甚至能到零下,可白天却经常是零上十几、二十度。

  今天来了一百四五十号宾客,坐了将近二十桌,都放在了二进院。

  外面阳光和煦,风和日丽,一半桌子都摆在了院子里,考虑到有些老同志身体不好,另一半桌子放到了正房和厢房里。

  那边厨师那边备好了菜,随时可以准备上桌,惠丰堂经理过来请示林为民。

  “不用等,直接上菜!”

  服务员们身段利落,脚步轻快,手里、胳膊上端着盘子麻利的上着菜。

  林为民站在院当中朗声道:“今天是我跟慧敏大喜的日子,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光临寒舍。这个婚礼本来是不打算办的,可后来问的人实在是太多,我就想着干脆办一下吧。

  结婚是件高兴的事,咱们也不搞那些俗套的,今天没别的,就是请大家吃顿饭,希望大家可以吃好喝好!”

  院子方圆不过二十多米,林为民朴素的发言大家自然听的清清楚楚,他的话音一落地,院中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不少人还吹起了口哨,场面热闹非凡,让前来参加婚礼的老同志们摇头直笑。

  林为民等大家的掌声停下,喊道:“行了,动筷子,今天不吃饱可不让走!”

  院子里传出一阵哄笑,众人纷纷动起了筷子。

  在众人吃着席面的时候,林为民夫妻俩挨着敬酒。

  虽说不搞繁文缛节,但该有的礼节得有。今天来的宾客实在太多,进门的时候都是简单打个招呼,这会儿敬酒自然是要多聊几句,以示礼遇。

  大家都在吃饭的时候,李成儒他们这一桌仍在进行着刚才的话题。

  “那个圆脸老头是原来出版署的大领导!”赵保刚从旁边桌听到了这个消息,跟同桌的朋友们分享。

  “那边那俩人我也问着了,是电影局的领导。”李成儒也说道。

  马嘟嘟跟两人坐在一桌,瞧着两人那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心中不屑,“瞧见那瘦高个的老头儿了吗?”

  桌上几人齐齐朝马嘟嘟说的方向望了过去,马嘟嘟急道:“收敛点!”

  众人这才回过头来,“那位是谁啊?”

  “不知道了吧?尚书级别的!教育部的。”

  嚯!

  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