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728章 干脆叫国民文学奖好了(2/3)

获得?

  还不是因为国文社参与这一届雁冰文学奖评选的强手如云?

  放在往届,可能这些不仅可以报送,甚至能够走到最后。

  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作品由国文社这个文学领域第一出版社出版,稿费高昂、说出去也光彩,作家们也不得不承受在评奖时内部竞争过于惨烈的结果。

  “好了,我就说这么多,我们读书班的工作多多少少肯定是有一些不足的,也请大家多理解。”

  程建功结束了发言,陈长本观察着会议室内众人的反应。

  这时翟泰峰说道:“国文社报送的作品质量出众,进入到入选名单的作品多,也无可厚非。巴老给评委会定下的宗旨是:宁缺毋滥、不照顾、不凑合,一切从作品出发,既然水准没有问题,入选也是应该的。”

  他是在场的最高领导,一锤定音,关于作品入选标准的问题也没有了再讨论下去的必要。

  会议继续进行,接下来要讨论的是《第四届雁冰文学奖评奖方案》。

  关于雁冰文学奖第一次会议的情况以及国文社报送10部作品全部入围最后名单的消息,在会议结束后的几天时间之内,便成为了国内文学界和出版界热议的焦点。

  雁冰文学奖成立至今,已经是第十五个年头了。

  三届评奖,不管结果存在怎样的争议,但影响力是实打实的国内第一文学奖。

  国文社作为国内文学界的最高殿堂,在往届的评奖过程中,占据的份量并不低,可以说是评奖的最大赢家。

  历数前三届评奖,总计16部获奖作品,仅国文社一家出版社便独占9部。

  魏巍的《东方》、莫应丰的《将军吟》、张洁的《沉重的翅膀》、陆遥的《平凡的世界》和林为民的《霸王别姬》《套马人》……

  如此彪炳的成绩成就了国文社的赫赫威名,如今第四届雁冰文学奖刚刚开始评奖,就传出国文社独占30部入选作品中的10部,让国内众多地方文协、文化部门、出版机构和大型刊物哀嚎声一片。

  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一直以来,国文社的作品水准一直代表的都是国内文学界的最高成就。

  几十年以来,文学界和国内的读者们已经适应了。

  可今年的国文社,着实是变态般的强大。

  不客气的说,其他20部作品与国文社这10部入围作品当中的头部作品压根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别看10/30对比往届获奖的9/16并不高,以往是上限高,国文社有机会竞争最后名额的可能也就那么四五部。

  但这次国文社是下限高,10部作品,拿出任何一部都是配得上雁冰文学奖的作品。

  评委会哪怕是不想一家独大,可排在前列的全是国文社的作品,你敢一下子都黜落了吗?

  上届为什么强硬的拿掉了林为民唾手可得的奖项?

  还不就是因为他已经连得两届了吗?还不是因为国文社数届以来独占鳌头吗?

  现在可好,人家卷土重来,来势比前几届更加凶猛,堪称无可匹敌。

  最可怕的是,这10部作品居然还是人家筛选过后的。

  太他么气人了!

  哀嚎也好、愤怒也罢,30部入围作品已经确定,各地文协、文化部门、出版机构和大型刊物现在只能接受技不如人的现实,只能祈祷国文社不要最后包揽了所有奖项名额。

  比各地文协、文化部门、出版机构和大型刊物更头疼的,其实是评委会。

  任何一项评奖一旦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对于奖项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这一届国文社的作品如此强悍,他们就是想搞平衡都不容易。

  最可怕的情况就是国文社包揽全部获奖名额,要是真出现那样的情况,这雁冰文学奖还不如干脆叫国民文学奖好了。

  拿到入围名单后的雁冰文学奖评委会,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之中。

  进入11月份,燕京气温骤降,似乎一夜之间便入了冬。

  早上上班,一杯清茶、报纸和谈资才是美好工作的开始。

  《当代》编辑部办公室内,人已经来的差不多了。

  这么多年人来人往,编辑部里多了几张新面孔。

  这几天关于雁冰文学奖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国文社内谈论的也很热闹。

  “这下子评委会可难受了呦!”

  祝昌盛刚才聊起了雁冰文学奖评奖的事,杨新兰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小杨,评委会为难,你怎么那么高兴?”祝昌盛问道。

  杨新兰说道:“谁让他们把总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