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

第851章 阳台上的那只猫(2/3)

  如此操作,肯定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万一电影口碑、票房不理想,很容易对公司股价造成负面影响。

  但电影早已制作完成,质量已经经过多方验证,倒是不需要担心。

  文华影视刚刚在沪交所上市,《最后的大唐》的首映礼也定在了沪上举行,电影上映之后想必又会刺激公司股价上涨一波。

  在众人其乐融融的聊着天的时候,林为民正在餐厅与朋友吃饭。

  “下一届雁冰文学奖肯定有你的名字。”

  黄安仪的笑容有些清冷,“有当然最好,没有也没关系。”

  前几年,她的《长恨歌》通过布老虎丛书出版,广受读者欢迎,同时在评论界也赢得了无数好评。

  可惜的是出版的时间刚好错开了第四届雁冰文学奖的评选时间,只能寄希望于第五届雁冰文学奖的评选。

  黄安仪停顿了好一会儿没有再说话,林为民想找点话题。

  “这道糖醋小排不错,鲜嫩酥糯,酸酸甜甜的,要是我闺女在这,肯定爱吃。”

  “我们沪上本帮浓油赤酱,我还怕你吃不惯呢。你女儿应该七岁了吧?”

  林为民用公筷夹了块排骨,“是啊,开学上二年级了。”

  他将排骨夹到黄安仪的骨碟里,“你也吃。”

  黄安仪抿了抿嘴唇,夹起排骨轻咬了一口。

  “她妈妈那么漂亮,她一定也很漂亮。”

  林为民说起闺女,脸上的笑容更盛,“漂亮是漂亮,就是性格跟个假小子一样,淘气的很。在家里根本不怕我,就得她妈收拾她才行。”

  “你这人身上没有威严感小孩子肯定不怕你。”

  “谁说的?单位那帮人就挺怕我的。”

  “那是因为你是领导。”

  “你这话说的,好像我除了这层身份就没值得让人尊敬的地方了?”

  “我可没这么说,这是你自己的理解。”

  两人斗着嘴,似乎又找回了当年在文研所学习的感觉,那种无忧无虑的、无拘无束的轻松日子。

  话题转到文研所同学的身上,两人又不禁唏嘘了起来。

  “一晃也快二十年了!”林为民感叹了一句。

  黄安仪的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怀念,“明明感觉就在眼前的事,可却已经过了那么久。他们,老郭他们……”

  提起故人,餐桌上平添了几分伤感。

  “算了算了,换个话题吧。你们沪上的房价这几年涨的比燕京还要凶。”林为民说道。

  “是啊,已经超过了很多工薪阶层的能力范围了,真不知道以后什么时候能降下来。”

  林为民闻言笑了起来,“想什么呢?沪上的房价以后只能越来越贵,降是不可能降的。”

  “就算你是‘林半城’,也不能这么盼着房价涨啊?涨的太高了,以后的年轻人们怎么生活?”

  “房价又不是我说涨就涨的,一切由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沪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这里经济发展越来越好、人越来越多,房价可不得越来越贵吗?”

  林为民说到这里,劝道:“你手里有钱也得给自己买两套,就算不住,也可以当做是投资。”

  黄安仪摇摇头,“我现在住的就挺好。”

  黄安仪现在仍旧住在父母住的弄堂里,去年她母亲已经去世。

  她是个外柔内刚的女子,林为民见她神色坚定,没再聊房子的话题。

  两人吃的差不多了,黄安仪瞧着林为民丝毫没有起身结账的意思,忍不住问道:“你就不能有点绅士风度吗?”

  林为民笑道:“我都来沪上了,你好意思让我请客吃饭吗?”

  黄安仪白了他一眼,“以后你来沪上,不要给我打电话了。”

  “你先把今天的饭钱结了,以后是以后的事。”

  结完了账,两人从餐厅出来,这里是家沪上本帮菜馆,黄安仪挑的地方,距离她家不远。

  “一起走走吧,我送你回家。”林为民提议道。

  九月的沪上,气候宜人,两人漫步在淮海中路上,街道两边的梧桐树连接得很紧密,像飘在人头顶的绿色云彩。

  若是在白天时,可能会有稀碎的阳光从树叶间遗落下来,可惜现在是晚上,少了几分温暖,多了几分静谧。

  黄安仪家就住在淮海中路,这里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她边走路边给林为民介绍着,她对这条街上的所有事物都知之甚详。

  “原来这里有家西餐厅叫复兴园,前些年关了。现在这条街上最有名的西餐厅就是红房子了,你应该听过。我小时候经常去那里吃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