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执天下》

第31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七)(2/3)

觉得这是自家人的错。明明是韩冈为了道统之争,把乡里弄得乌烟瘴气。

  而且韩冈也的确从殷墟中捞取了巨大的好处。

  不仅仅是当年王安石兴冲冲拿出来想要一统异论的《字说》,被韩冈用甲骨文给当头砸了回去。

  直到如今,气学一脉都备受其利。

  到了如今,除了天干地支、一二三四,日月山河等简单易明的单字,绝大多数文字依然是一团迷雾,各家各派,对同一个字都有属于自己的解释。既然谁都拿着甲骨文为自己的理论张目,那么也意味着谁都不可能取得对甲骨文的诠释权。

  就算安阳一带的土地已经千疮百孔,盗掘的风气甚至蔓延到了陕西,可这也让儒家各门无法形成合力,来攻讦韩冈的气学。

  韩冈并不在意韩忠彦的愤怒,“看在织机的面子上,他不会多说什么的。”

  自从雍秦商会将水力织机和缫丝机的技术公诸于世之后,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工厂。相州也产丝绢,韩忠彦可是背地里入了股。

  更何况,韩冈让宗泽先去找韩忠彦,依然是让他推荐一个韩家门人来做这个安阳知县。

  除了韩冈的话不怎么客气之外,安阳韩家的利益还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

  “只可惜了殷墟,不知毁损了多少。”

  “是啊。”韩冈叹着气,没有半点诚意。

  殷墟甲骨的确很重要,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无可估量的意义,但在社会展这个终极目标上,韩冈并不介意将其当成牺牲品。

  “对了,汝霖。”在宗泽再准备告辞离开的时候,韩冈突然又道,“你出去后,让人再去铁场看看,有什么消息尽快报过来。”

  “知道了。”宗泽点头应诺,想想又问,“相公很在意那边的成绩?”

  “当然,一直都在盼着呢。”

  韩冈丝毫不遮掩自己的迫不及待。

  这可是开启工业革命最重要的一步,用什么样的褒誉,都不会让他觉得评价太高。

  “但这也只是第一步,甚至不能用在铁路上。”

  “能先走出第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哪家的孩子一出生就长大成人的?可汉家之兴,由此而始。”

  韩冈无意求全责备。

  先有了实用化的蒸汽机,下一步才会去考虑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一动力,以及蒸汽机本身的改进设计。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有规模化的制造。

  仅仅是为了进行合格的工业化生产,韩冈甚至连番下文,将度量衡标准化精确化。

  尽管没有公制的度量衡,依照旧式的尺寸、重量的标准,也一样能够造出合用的机器来。如果是要测量零件的尺寸,游标卡尺暂时是足够使用了。

  英国人使用英尺英寸,没有影响工业革命的爆。暂时使用现有的度量衡,自然也不会太过影响工业化的进程。

  在蒸汽机的明过程中,韩冈甚至还考虑过电机、电动机。在《自然》中,他也撰写过论文,阐释了电的定义,从闪电,到冬夜里脱衣服时闪烁的电火花。

  怎么产生电力?是切割磁场电,还是先利用电池。

  能够铺设海底电缆的工业能力,这个时代还不具备,漆包线和硅钢片组成的电磁铁,当然更不可能。

  不过不要电机,只要有有效的电池,和无线电报的能力,韩冈甚至可以直接挥军去攻打辽国。

  可惜这还仅仅是梦想,而且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但有了蒸汽动力,修建跨河大桥将会简单许多。修筑大桥时,不可缺少的钢铁零件,将会更加简单的大批制造出来。

  洛水、淮水,最终目标就是黄河——或许几十年内,修筑黄河大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比跨越长江的可能性还多一点。

  不管怎么说,一切美好的未来,蒸汽机都是第一步——开创未来的第一步。

  不过这也只有韩冈这么看,韩冈面前的宗泽却并不觉得蒸汽机的地位有韩冈说得那般重要。尽管他觉得的确很重要,可也没有重要到事关天下兴亡的地步。

  “汝霖,你可知何为革命?”韩冈突然问道。

  宗泽心颤了一下,不动声色的回答:“所谓革命,天命鼎革也。自汤武革命始,至太祖定鼎为止,改朝换代,即为革命。”

  “非也。”韩冈摇头,“此乃一家一姓的鼎革,非是天命之变。”

  “那依相公之说,何为天命?”

  “是天下谁属:华夏,还是夷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圣人之言即是其意。”

  宗泽皱起眉,汤武革命可是出自易传,孔子亲笔。当然,张载曾经说十翼之中,只有彖象四篇是孔子亲笔,韩冈作为其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