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二百九十六章 骊山的力量(3/4)

p>  张阳无奈道:“这一次我们的广告费会非常巨大,恐怕好不容易攒下来的家底就要挥霍光了。”

  李玥按着夫君的肩膀,温柔笑道:“我算了算,其实我们放在村子里的银钱能够应付这件事,棉花我们够用,医馆的药材本就是有存的,那都是以前不断买药材积攒下来的。”

  “从成本上来看我们亏损的只是原本的利润,可是本钱还是在的,只要挺过这一次,将来还是可以赚回来。”

  听媳妇这么一说,张阳又觉得自己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了,拉着她的手,张阳看着眼前这张自己绘制的世界地图,“我觉得什么地方画得不对,可我想不起来了。”

  李玥眨着眼看着,根据地图上的标注问道:“这是中原的地图?”

  “这其实是世界地图,以前老师教过我们怎么画,只是时间过得太久了,现在看着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地方画错了。”

  天亮的时候风雪也停了,解除了宵禁之后不少长安城的居民都走了出来,看着城外的情况。

  一条条道路在雪中清理出来,每一条路都连接着官道,只不过昨晚的在外面忙碌的士兵不见了,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此刻李泰正在蓝田县,为了更方调动物资,尉迟恭带着兵马名正言顺入驻了这里。

  一幅幅河道的地图铺设在眼前。

  尉迟恭讲着,“周边十五个村县都已经打通,队伍正在往远处走,已经让各县自己组织人手继续安排除雪事宜。”

  天空的乌云没有这么厚重,但是天气却更冷了,这说明已经开始化雪,这个时候冻得彻骨,正是最需要保暖的时候。

  一辆辆马车驶过,一车车的棉衣都被拉了出去,送给将士们御寒。

  工厂连轴转不停工,李泰从昨天到现在都没有休息过。

  心头有些懊恼,李泰喝问道:“工部的舆图还没送来吗?”

  魏王的喊声传出了府衙,门外的小吏匆匆来报,“上半月霸上要疏通河道,工部的舆图被长孙公子带走了。”

  这一下李泰傻眼了,什么时候长孙冲把这么重要的舆图借走。

  心想也是,他爹是长孙无忌,也不奇怪了。

  李泰一拍脑门,“本王想起来,括地志!把本王用来编着括地志的地图带来。”

  又是一声大喊,李泰的喊声传出县衙。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一晚上到现在李泰已经习惯了这种大喊大叫的指挥,应该经常有人听不见小孩子说话。

  】

  新的地图送来,李泰把自己做的地图挂上,这副原本是等高线地图,但也注明一条条的河流要道。

  有了地图之后,一切都清晰了许多,姐夫指点出来的地图比之工部的舆图仔细上不知多少倍。

  “果然还是要听的姐夫的,姐夫的话就没错过,真是邪了!”

  尉迟恭召来了几个军中将领,还要重新规划人手去疏通河道。

  这两天就是最关键的时候,也是防御水涝最关键的时期。

  依照地图众人讨论出了一个方案,只不过这个方案又要连夜赶工。

  “好在有这条郑国渠!郑国渠真乃举世壮举!”李泰嘴里咬着一张饼,向苍天行礼。

  一道道的政令离开长安城,原本应该休朝的日子,在人们眼里朝堂好像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一队队的兵马来回奔赴。

  张阳和李玥听着两位婶婶讲述着事情的进展,不少冻伤的人都在骊山外科医馆治疗。

  好在药物还充裕,三十多个大夫一起忙碌。

  工厂内,牛闯带着一队刚刚组成的技术班子,随时待命,一旦生产线出现问题,他们就要第一时间上去修理,由于负荷太大,本来就松垮垮的流水线,已经坏了八次,好在每一次都能及时修好。

  有了秦琼的人帮忙,关外的棉花还在不断地运来,眼下不缺原材料。

  张阳看着账目:“这一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看看我们的工厂负荷在哪里。”

  李玥也点头,“这一次几乎调动了整个村子的资源,有了这一次的结果,想必对我们以后的生产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也能得到教训,将来再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更加平稳地处置。”

  张阳放下手中的账目,“不行,我不能看着这些亏损的账目,我一看我就感觉胸口疼。”

  李玥笑骂道:“明明是一件好事,好似要割了夫君的肉。”

  御寒的棉衣算是在一次的事情中,彻底打响了名声,骊山的外科医馆也可以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象。

  张阳回到屋中,重新拿出图纸,这是原本的工厂生产线,以及用来棉布的新式纺车。

  抽空了整个工厂的全部库存,不仅如此还要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