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五百零七章 人才王玄策(2/3)

震动,只能说一句小子有种。

  许敬宗小声道:“之前张尚书让下官打听的人,已经打听到了,此人现在正是千牛卫任职,据说为人洒脱,快意恩仇,科举之后过了武举,现在任职伍长。”

  “这人能带到我们外交院来吗?”

  外交院中本就都是文吏,要一个武将来文官这里办事合不合适先不说,人家千牛卫的程咬金大将军会答应吗?

  许敬宗叹道:“下官会想办法的。”

  张阳点头道:“老许,我相信你的能力。”

  许敬宗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下官明白。”

  张阳是整个礼部上官,身为尚书手中的文臣自然要将事情办好,尚书的眼光古怪,但凡看中的人都要挖来。

  这个王玄策已经关注他很久了,连他的底细都已摸清楚。

  受此重任,许敬宗先是答应下来,至于用什么手段,用什么办法,往后再慢慢计较。

  张尚书实在是太为难我了。

  狄知逊见了尚书之后,在外交院准备了一番。

  从入职礼部到了外交院之后,裴行俭出色的办事能力很快就成了这里的骨干。

  “狄大哥,我们尚书是个什么样的,此去骊山可见到了?”

  听着他的话,狄知逊收拾着一些书卷点头。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裴行俭追问着。

  狄知逊脸色的纠结之色还在,“他……一言难尽。”

  裴行俭越加好奇了,“何谓一言难尽?”

  狄知逊把书卷都放入包袱中,“下官也不好多言,等将来你也能见到尚书的时候便明白了。”

  当初外交院刚刚落成,张阳也会时常来这里走一遭,要说什么时候开始他不再来外交院,自从吐蕃的事情了了之后,许多事情他便不再出面了。

  这里更多的事情都落在了张大象,张大素和许敬宗身上。

  慢慢地几个侍郎掌握着整个外交院的权力。

  就算张阳不出面,不参与外交院的事宜,院内院外也安排得井井有条。

  一个身居高位的人,反而距离权力越来越远。

  在朝野中,人们的印象中,张阳本就是一个性情孤僻的怪人,不好交友,在朝中独来独往。

  以他的为人脾性,再看他此刻的所作所为,奇怪的人做奇怪的事,朝野上下又觉得不奇怪了。

  狄仁杰收拾好家中的细软,将行李放入马车中,他还捧着一堆书卷,“爹,此去河西走廊,要几年?”

  看着自己六岁的儿子,狄知逊叹道:“礼部任命是两年一换。”

  狄仁杰重重点头,“孩儿早就知道,礼部一定会派人去河西走廊的。”

  孩子很聪慧,一直以来是狄知逊的骄傲。

  “你要好好读书,将来也要入仕为官,你会比为父有更高的成就。”狄知逊面带笑容讲着。

  礼部安排了人手护送,狄知逊带着一家人出了城。

  在外交院出任地方的事情不少见,有不少人刚入职不久,就去了关外。

  有人去了辽东,有人去了西域,或者是高昌,甚至是吐蕃。

  这两年以来礼部一直都在往外面派人。

  外交院有人手近百,在职文吏就有三十多位,其余六十多人安排在关外或者其他地方。

  也是少有地不停往外面派人手的官邸,很多人在关外一旦任职就是两年。

  即便是这样,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去外交院。

  无他!外交院是唯一一个除了朝中俸禄还另外给银钱。

  能够入职这里的人,所得银钱甚多。

  朝中六部各级小吏的俸禄都不及外交院。

  张阳经营骊山,家底丰厚,据说一直都往外交院送钱,出手大方。

  与别的官邸不同,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包吃包住。

  想在长安城找一个住的地方不容易,而且价格很贵。

  外交院也成了许多贫寒门第入仕官吏的向往之所在,甚至不少科举未录用的人,经过礼部侍郎的筛选也可以入职外交院。

  张大象在外交院门前贴了一张布告,这张布告所写便是若有对外治理方略者,皆可以将策论送入外交院,经过评议择优录用。

  贴完这张告示,张大象的心情沉重,“也不知道能否招到合适的人手,我们礼部太缺人了。”

  许敬宗也感慨道:“是呀,光靠吏部给予的人手远远不够,张尚书高瞻远瞩,早早就想到了这些弊端,这才开辟外交院,才让我们有了自主招收人手的所在。”

  要和当初一样,只有一个礼部,根本无法安排如此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