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七百六十四章 洪水猛兽是骊山(2/3)

长安城中原最繁华的地段也就是洛阳。

  再看江南各地的奏章,武德六年之前的赋税也都断档了。

  不过武德初年,中原各地都是战乱,没有记录也正常。

  空密布阴云总算是开始消散了,阳光穿透了乌云,抬头看去可以见到一道道光,从云中射出来。

  一缕明亮的阳光现在照在骊山上,照在身上也很舒服。

  随后起风了,空的云层移动更快,晌午的时候乌云就完全散去。

  蔚蓝色的空终于出现了,张阳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走入屋中听着媳妇教女儿写字。

  家里的炉子上烧着热水,张阳将双脚放在熊大的背上。

  教完了女儿写字,李玥又道:“听婶婶,近日长安城有些传言。”

  “嗯,什么传言?”

  “还是因为我们骊山生产太快,从蓝田县与高陵县也加入了我们的生产中,长安城的商贾人心惶惶的。”

  张阳笑道:“这是必然的,当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后,许多商贾自然会担忧自己的经营受到影响。”

  现在骊山将简单的下游技术生产,交给了蓝田县与高陵县。

  减轻了骊山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效率,充分利用人力。

  有道是大家都是坏人,大家都是奸商。

  在商贾的眼里骊山也好不到哪儿去。

  大家都是坏人,区别就是谁更坏而已。

  商人为了利益可以想着法以次充好来获取利益,只要这个利益足够大,吕不韦都可以做宰相。

  他们就是一群想尽办法将财富集中在自己手里的混账。

  商贾会吃下同类,从而得到对方的生产资源,让自己的规模再次扩大。

  骊山是他们的同类,也不像是同类,骊山更像是洪水猛兽,令人畏惧,担忧骊山会一口吃下这些商贾。

  “等技术院建设成功,骊山就可以开始培养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掌握技术人员的从业选择,掌握这些饶名字与来历,骊山也就掌握了人力资源。“

  李玥端正坐下,“夫君,人力不该是资源才是。”

  张阳倒上一杯茶水,笑道:“历朝历代征发徭役,难道就不是将人力当作资源吗?”

  闻言,她还是摇头道:“儒家典籍依旧是官学之重,人就是人,不该是资源,资源是什么?资源是煤石是铁料,是用完就可以丢弃的东西,所以人力不能当作资源。”

  张阳差点忘了,人力资源这个词是建立血腥的资本上。

  多么没人性的词,可在发展上,在生产制造上,残酷的利益逻辑下,这种词也慢慢被人们接受了。

  媳妇不希望这个词出现在大唐,就算骊山真的将人力当作资源,也不能这么,不能承认,不能出去。

  皇帝就不会将人力当作资源了吗?

  张阳颔首道:“那就用劳工派遣的法,如何?”

  李玥明媚一笑,“嗯,这样更好。”

  “这一次太府寺帮着关中治理河道,关中县乡有不少称颂的人,看来夫君距离开展种植大业又进了一步。”

  张阳笑道:“只有下太平,这个大唐好好的,我们才能发家致富,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挥霍的钱财。”

  “父皇借这一次水涝又罢免了不少地方官吏,派去了新任官吏去治理。”

  “你父皇是混账,不论形势怎样,他都在为了权力做打算。”

  “皇帝就是这样的,对父皇来无可厚非。”

  夫妻俩正谈着话,李渊又让人送来了三头奶熊,为的是讨好清清。

  太上皇这个曾孙女的宠爱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

  清清欣喜地给新来的熊取名:熊九,熊十,熊十一。

  张阳索然一叹,“看来我们家真要成熊窝了。”

  “又不是养不起,多几头熊也好,免得熊大孤独,也可以用来看家护院。”

  见到那两头吃了就睡的熊猫,张阳呵呵直笑,“怎么看都不像是能看家护院的。”

  家里的熊多了,两年前陛下带来的熊也长大了不少,到了夜里,张阳坐在书房中继续写着要给孩子们上课的教材,听到此起彼伏的鼾声,无奈放下笔。

  家里的熊大睡觉打鼾,那几头熊也跟着打鼾。

  像极了乐队演奏,张阳灌下一口茶水,洗漱了一番便早早睡去。

  翌日早晨,李泰听到侍卫的禀报怒骂道:“混账!混账!他们都是一群混账!”

  李泰在自家院子里发怒,大声道:“他们凭什么骊山欺凌商贾!”

  侍卫站在门口躬身道:“就算骊山欺凌了商贾又如何,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