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七章 两位国公的约定(2/3)
高士廉又道:“人总是会有很多选择的,他还年轻。”
张公瑾又道:“戴胄过世了,虞世南也走了,温彦博也不在了,王珪重病缠身,也不知道我等还能活多久。”
相比于张公瑾的悲观,高士廉明显洒脱很多,他抚须笑道:“你且活着,你比老夫年轻,切莫死在老夫前头了。”
“许国公笑了。”张公瑾低声道:“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载,死了也不过化为黄土,死又何惧,老夫期盼着过世的那一,租地的乡民都给老夫挖好了坟,还是这子一直不让老夫死。”
高士廉转头看向张阳,给了一个中肯的眼神,而后又道:“这孩子的心还是善良的。”
张公瑾点头道:“善良。”
两位老人家的话开始玄乎起来,张阳听着越是觉得不对劲,找了一块石头坐下来。
他们俩饶话声音也低沉了很多。
聊得也挺开心的,直到高士廉离开,李玥与武,慧也走了上来。
张公瑾摆手道:“无妨,无妨。”
“老师与许国公都了什么?之后的话弟子就没听到了。”张阳推着他一路走着。
“与他达成了一个约定,那就是只要我等还在,就不能让你与赵国公争斗。”
张阳笑道:“我怎是赵国公的对手。”
“你最让老夫放心的便是那远离朝堂的心思,保持你心里的那份坚持,不要去朝堂,你能安然地度过余生的。”
“老师教诲弟子一定铭记在心。”
李玥也行礼道:“弟子也铭记在心。”
武和慧也跟着行礼。
回到自家的车队边,孩子们也都已经睡下了,不知不觉夜色已深。
张阳照顾着老师睡下来,坐在篝火边。
李玥烤着一张饼,等饼有了麦香便用一块布绢垫着,拿起烤好的麦饼,撕下来一些放入口中吃着。
“王婶时常去长安城采买一些物料,也带来了一些传闻。”
张阳接过她递来的半张麦饼,好奇道:“什么传闻。”
“嗯……”她想了想,低声道:“那玄奘和尚在敦煌开设道场,他还将西行的路记录下来,编写成册。”
“西域游记?”
“算是吧。”
火光照映在夫妻俩的脸上,空旷的平原上到了夜里就有些冷。
俩人挨得近了一些,张阳皱眉道:“我倒是听过一个关于西游的故事。”
“嗯,夫君好久没有讲故事了。”
深吸一口气,张阳笑着:“我时候听一个叫吴承恩的先生讲过,这个故事中的西行光怪陆离,很有意思。”
“来听听?”
知道她最怕冷了,张阳将熊毛帽子戴在她头上,盖住了她红彤彤的耳朵。
西游的故事缓缓铺开,李玥细细听着。
感受着媳妇的头靠着肩膀的重量,张阳伸手揽着她的腰。
到三藏和尚去五指山的路上,再侧目看去,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睡着了。
张阳就怀抱起她,让自己的后背顶着风,将她带入车驾郑
刚要脱手离开,发现她的手抓着袖子,张阳缓缓拨开她的手,“我去外面睡,车驾内挺挤的。”
罢,她越发不乐意地,闭着眼抱住了手臂,一副不让走的架势。
张阳也只好躺下来,夫妻俩挨在一起。
“回去之后造一辆更宽敞的马车。”她喃喃道。
“嗯,我回去就造。”
她往怀里缩了缩,张阳盖好被褥拥着入睡。
才刚亮的时候,是被孩子们的嬉笑声吵醒的。
张阳看了眼还睡在怀中的媳妇,她也缓缓睁开眼了,睫毛打着颤,想要伸个懒腰,头却撞在马车的木板上。
“睡着睡着,还以为是在家里。”她睡意惺忪,捂着后脑神色不悦道。
张阳走下马车,看弟弟妹妹正在尝试着拉一张张的弓。
“姐夫,道宗舅舅让人送来的。”李丽质解释道。
高阳想要拉动弓箭,却怎么都拉不开,一张脸涨红了,弓就是拉不开。
“姐夫,拉不开弓!”她委屈地将弓递上。
张阳仔细观察着,别看这个弓,弓身与弓弦都是用军中才有的材料所制。
为了保证杀伤力,拉开弓弦需要一定力量。
弟弟妹妹们现在的胳膊,自然是拉不开的。
李治将弓递给清清,“你玩这个。”
清清不喜欢这个,她知道自己的爹爹有一把枪,那东西比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