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零七章 去东边(2/3)

就离开了长安城。

  丁溜又道:“我是怕呀,怕以后再也见不到何大哥。”

  其实丁溜的担心也是对的,如果这一次何必不留下,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何必皱眉道:“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去的吗?像南诏那般的地方。”

  张阳给他倒上酒水,问道:“真的不想留下吗?”

  何必又道:“在一个地方留不久,要是久了就觉得浑身不爽利。”

  知道留不住何大哥了,丁溜又是叹息一声,去了厨房接着做吃食,一边忙活着低声道:“今晚要好好吃一顿的……”

  张阳又道:“西边怎么样?”

  何必皱眉道:“往西,是去竺还是波斯?”

  “都可以。”

  “不校”他又摇头道:“大唐正在西征,某家去了又做不了什么。”

  李泰低声道:“那就往北?”

  何必还是摇头:“北面太寒了,这个季节去北边不好。”

  “南边已经去过了,西边正在开战,这个季节去不了北边,就只有东边了。”

  “嗯?东边?”

  见何必来了兴致,李泰和他解释着如今东边的情形,以及大唐拿下了高句丽的事。

  “东边渡海就是倭奴?”

  张阳点头道:“何大哥若真要去东边,不要把倭奴当人。”

  闻言,李泰也好奇起来,借着酒劲问道:“姐夫好似与倭奴有过节。”

  张阳又道:“嗯,很大的过节。”

  牛闯匆匆而来,走入店内声道:“有几个人跟着何大哥来的,现在就在外面徘徊。”

  何必叹息一声,“看来某家不能在这里久留了。”

  李泰摆手道:“无妨,他们不会动何大哥。”

  三人喝着酒水又叙旧了好一会儿,起帘年的旧事,等到风雪更大的时候,张阳给何必披上一件厚实的外衣,戴上了帽子与手套。

  丁溜抹着眼泪又道:“何大哥,连夜就要走吗?”

  何必拍了拍他的肩膀,“出去走走,看看中原大地。”

  他做了很多的包子与馒头,还有一些饼,将这些装入包裹中,挂在马匹上叮嘱道:“这肉包子要早点吃,之后再吃咸菜包子,饼和馒头做干粮可以晚几吃。”

  丁溜将一大堆的吃食准备好了,也不管人能不能吃完。

  张阳又道:“现在走的话,他们不见得能跟得上,到了潼关会有红烧肉帮的人接应,出了潼关他们的眼线就跟不上了,帮忙打听虬髯客的消息,是死是活都可以。”

  “好!”何必翻身上马道:“此去再回来,就不知是何年何月了。”

  李泰往何必的包裹中塞了不少银饼,重重拍了拍马匹,“何大哥,一路保重。”

  风雪越来越大,令人睁不开眼,给何必的帽子有很低的帽沿,就算是骑行的时候也能在这大风雪睁着眼。

  何必戴上了斗笠,丁溜抽泣着也很贴心的给马儿戴上斗笠,又在马匹身边低声了几句话,叮嘱道:“好马儿,好马儿,护着点何大哥。”

  远处传来了几声炸响,是牛闯他们在放烟花。

  何必拉起了缰绳准备离开。

  风雪迎面吹着,张阳大声道:“若路上累了,找到中原卖红烧肉的人,就会有人送何大哥来骊山。”

  “别送了!”

  何必一夹马腹,马儿就载着人冲入了风雪中,直到风雪淹没了背影,再也看不到了。

  见丁溜还在哭着,李泰叹道:“我们收拾一番也早点休息。”

  “嗯,何大哥来的着急,去的也这么着急,也不知道歇养一两。”

  何必见过皇帝的两后,本以为陛下会因此恼怒,带着滔的怒意来质问。

  但事情过去了两日,皇帝的表现异常地平静,直到朝野都听了南诏王将王位禅位给骊山县侯的事,这可汗的表现还是很平静。

  也不知道这个皇帝现在想什么。

  南诏不是高昌,当初的高昌李世民是志在必得的,可现在朝中的目光都在波斯。

  皇帝看起来并不关心南诏会怎么样。

  南诏是个物资很丰富的地方,骊山发展需要有个地方供给资源。

  以前骊山掐着技术的发展,朝中掐着骊山的资源。

  两两相互制衡,如果骊山能够得到足够的资源,那么形势也就不一样了。

  昔日的南诏使者独罗匆匆离开长安城,他得知了南诏王禅位给骊山县侯,他心中忐忑又着急,又很疑惑。

  他快步走向骊山,就在渭水河边,他远远看着。

  再走两里地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