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九十二章 不同的孩子(3/3)

雷电一样吗?”

  “嗯,会发光,但没有这么大的动静。”

  李泰失笑道:“如果骊山真可以造出这个,那骊山就真是仙山,骊山人就是仙人。”

  小清清重重点头,“那我们就是仙人。”

  知识的力量是强大的,强大到可以上天入海,能够改天换地。

  现在的骊山还处于最基础的阶段,将事情都交给了李泰去安排,张阳回到了山上。

  骊山的工厂很忙,忙得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

  当骊山像是散尽家财一般,将自己的产业分发出去,谁也不知道骊山究竟还有什么好忙的。

  一个个的螺丝与螺母被造了出来,这些螺丝与螺母是骊山的下一个阶段铸造的关键。

  最近骊山又有一批学成了技术归乡的学子,这些学子都是关中子弟。

  小慧与小武正在与各县的县丞谈着话。

  这两个姑娘面色严肃,谈吐的语气与寻常人不同。

  “今年骊山要接收一千五百个学子,各县的名额还是老样子,十三岁以上十五岁以下,总数三十个。”

  几个县丞各自思索着自己县内的人口。

  小慧又道:“如有富裕且招收不满的,将名额下放,当然了各县既然与骊山有合作,我们能够让你们互相调换名额,可此名额不能外卖,如有售卖名额牟利的,一经发现,再不合作。”

  “怎么会呢?”泾县的县丞擦着额头汗水,“骊山给我们的方便已是这么多了,我们怎会自断后路。”

  “对呀对呀。”

  听着几个县丞议论,小武又道:“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入学之后各县的学子待遇与外招的是一样的,这是建立在我们经营有限的条件下。”

  小慧接过话语补充道:“骊山向来不在意学子的出身与来路,骊山打算选址,在外建设一个大书院,骊山的土地本就是有限,如各县多余的土地能够用来建设书院,可以书写文书交给骊山。”

  眼看这几个县丞又要说话,小武打断道:“下一座技术院要能够收拢三千学子,占地两千亩左右,还要修建高楼。”

  听到这个要求,几个县丞又沉默了,两千亩地可不是小数目,更不要说还要修建高楼。

  渭南县的县丞心里犯了嘀咕,问道:“谁家建房子要两千亩地呀?这是要修一个城?”

  三原县的县丞低声道:“这就是建一座城呀。”

  余下几位县丞也是神色凛然,建一座城?一座专门用来读书学技术的城?

  这听起来就觉得不可思议。

  本来各自都只是一个小县,能管好就不错,还要再建一座城,这是要多少的人力物力呀。

  这几个县丞顿时没了兴趣,也不再议论了,大家都达成共识,要是在自家县边上建一座城,且说能否给自己的县受益,往后的麻烦很可能也会接踵而来。

  出人出力,说不定最后也捞不着好。

  看眼前两个姑娘,也没说要给各县什么好处。

  小武与小慧向各位县丞行了一礼,也就离开了。

  十二县的十二位县丞走出了骊山村外的临时官邸。

  “此事是不是与京兆府尹知会?”

  讲话的是富平县的县丞,这人向来没什么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