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第332章 嬴政,你怎么就不能消停点!(1/2)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正文卷第332章嬴政,你怎么就不能消停点!在用性命为新律法交了学费之后,魏地终于趋近平稳。百姓战战兢兢谈书色变,本地贵族只敢在暗中说着秦人欺人太甚,明面上却不得不服从管教。

  有几个野性难驯的贵族受不了这等委屈,竖起反旗直接造反,被秦军强势镇压,连个水花都打不起。

  他们的头颅被挂在城头示众,震慑诸多心有不甘的人——反叛者,下场就是枭首示众。

  魏地消停了。

  但这消停只是暂时,就像是把一锅沸水盖上盖子,表面看上去平静无常。实际上在盖子底下,是比先前沸腾更剧烈的开水。

  或许这盖子一辈子也不会被冲开,但也或许下一刻,盖子便会被冲的飞上九天,碎成无数碎片。

  而邻着魏地的赵地,比魏地还惨。

  虽然都是被鲜血所浸染,但赵地与魏地却有很大不同。

  焚书这种事自不用说,赵地也是一般反抗,死了不少人,以百姓居多,天下的贵族一般黑。

  但对魏地相对来说没有造成太大伤亡的新律令,对赵地的造成的伤亡却是巨大无比的。

  在崇尚自由,开放的赵地,严苛的秦律在此不是水土不服,而是水火不相容。

  不需要贵族引导,民风彪悍的赵地百姓自发就反抗剧烈,甚至不乏有对秦国分封贵族行刺杀之举的。

  自长平之战后,秦赵就是世仇,秦人对赵人的仇恨一直很大。

  这导致虽然赵国是六国中第二个被平定的国家,但是这里依旧对秦国归属度极低。

  秦律的颁发,就像是一丁点火星,点燃了赵地这个炸药桶。

  无数自恃武功高强的赵人想要替天行道,无数赵国贵族暗中施以援手照应。

  短短三日,八个被分封在赵地的领主死了,其中三个全家还被灭了满门。

  消息传回咸阳,始皇帝怒了。

  在得到消息的那一刻,始皇帝阴着脸从长安君府赶回咸阳宫。

  不久之后,整个咸阳城响起了浩大而悠扬的洪钟大吕之音,这是要群臣立刻参加朝会的声响。

  群臣听闻立刻心中一凛,久不召开朝会的始皇帝突然召开朝会,必然是有要事大事。纷纷放下手中活计换上官服,急奔咸阳宫,再奔咸阳殿。

  这场朝会开得快,结束的也快。

  始皇帝不顾相邦姜商的反对,一言而决,点了小将赵佗,领一万秦军去往赵地平叛。

  按理说这点事私下叫赵佗去章台宫就行,一样达到目的,没有召开朝会的必要。

  但散了会,没有一个秦官如此言说。他们明白,始皇帝这是在敲打世家贵族了。

  施行秦律是世家的建议,始皇帝听从以致赵地生出这么大的乱子。虽然双方都知道这种事情的发生有很大可能,但当真发生时,一手促成这个局面的世家慌了。

  甘罗散会后将出主意的司马伊大骂一顿。

  脑子怎么长得?怎么能把这事办的这么糙?让陛下的怒火烧到我们身上?

  年轻的赵佗率领一万大秦锐士出了函谷关,在赵地打了一个转。再回到秦国时,这一万锐士几乎人人爵升一等。

  赵国,血流成河。

  韩,赵,魏都是从晋国分出来的,身在韩地的嬴成蟜很快便知道了赵国的这场战争。

  这让他的脸色很不好看,独自坐在堂上自言自语。

  “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

  他并不知晓始皇帝颁布的,针对书同文的三杀令。也不知道始皇帝会在他走后,立刻要把秦律推行天下。

  若是他知道,必然要全力阻止,这是在走秦国灭亡的老路。

  在生命没有受到危险的情况下,在不能对外作战将国内矛盾对外转移的情况下。

  严酷的秦律,对于六国之地的百姓来说,猛如虎。

  现在始皇帝的威名还能够震慑住天下宵小,但长此以往,被逼到绝境的贵族必然要蛊惑被秦律折磨不堪的百姓,行造反之举。

  嬴成蟜不怕打仗,他从来就不觉得打不赢。

  这可不是秦末,王翦,王贲,蒙恬,蒙武,李信,冯劫等等这些群雄璀璨的将领都还活着。

  秦军也没有西征匈奴,南征百越分散兵力。真打起来,无非就是再灭一次六国,嬴成蟜都想不到怎么输。

  他相信他的那位皇兄也是这么想的,想要在有生之年把事情都做完,给太子留下一个没有丁点问题的大秦帝国。

  可嬴成蟜不想。

  他相信他的皇兄能将天下经营成关中模样,相信到时天下人都会闻战则喜,不战则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