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第532章 朕说不行,这是军令,也是王令!(4K)(2/3)

p>

  想说巴蜀之粮虽然能支撑眼下战争,但不能只依靠巴蜀之粮。运输越长,耗费粮食越多,眼下平三晋还好,打到齐楚两地,十石粮路上耗九石。必须要就地征粮,这粮既然不在百姓身上取,就只能从贵族商贾身上取。

  想说打土豪分田地,临济有权有钱者已经占据了九成土地,不趁着此事把这些人都杀掉,大军一过,临济不久又会恢复原来的样子,百姓依旧是没有出头之日。

  杀贵族,不扰民。

  这虽然是他抄来的,但实施之前他也是想了许多许多。

  经历过底层挣扎,站在最高层的嬴成蟜论智慧比不过张良这些聪明人,但对要实行政策的认知则远远超出。

  做到皇帝这个位子,每一个政令的下达,背后都经过了反复的考量推敲。

  他想对邱波说很多,最后真正说出口的只有一句话。

  “朕知道了,去做事罢。”

  邱波驻足片刻,脸现一丝失望,应声略显低沉。

  “诺。”

  邱波带着失望、疑问而去。

  荀子已死,他的疑问注定得不到答案,他将遵从老师遗命,留在失望的秦国。

  遇事不决问春风,春风无姓不解意。

  哒~

  哒~

  哒~

  空旷的房间内,嬴成蟜一下又一下地屈指敲击。

  周市入驻临济造反,抵挡秦军,能在临济活下来的贵族商贾要说有完全无辜的,不太可能,周市掌管的临时不允许出现忠于大秦的贵族商贾。

  要是找杀人的理由,嬴成蟜能找出一万个理由证明这些人该杀。

  可就算这里有无辜者,他,秦国的王,就真的不会挥动屠刀了嘛?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优柔寡断!”

  “妇人之仁!”

  脑海中响起这些年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过去的日子里,每当听到这些言语,嬴成蟜不怒反喜,这是他在这个时代不沉沦的锚点之一。

  他不滥杀无辜,对人命保持敬畏之心。

  食指关节砸在桌案上,再没抬起,嬴成蟜自语:

  “我确定我考虑过无辜不无辜这件事,但我也确定我没过多考虑。”

  这一次,二皇帝着重考虑的是大局,大局为重。

  而这,在他还不是二皇帝,只是长安君的时候,对此向来是不可理解。

  成大事,为何就不能考虑一下小节呢?

  今天他好像明白了……

  他揉着眉心,连连苦笑。

  “这种被十年前的子弹正中眉心,完成闭环的感觉是真的差啊……”

  为登求大位,不是始皇帝的嬴政放弃了立阿房为皇后。

  即便嬴政知道,不为皇后,为其母眼中钉肉中刺的贴身侍女绝无活路,他还是为了真正掌权而痛苦放弃。

  长安君点着秦王胸口,唾沫其兄。

  “不保一女!何以保一国?就算你事后建造的阿房宫再宏伟再高大,也不过是要自己心安罢了!”

  二皇帝落寞地走出房间。

  十年前他骂的不是兄长,而是十年后的自己……

  他可以一个一个审查过去,看看到底哪个罪不至死。

  可在这个节骨眼上,有必要费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求谋求那么寥寥一二人的清白嘛?

  若真是赶巧碰上赶巧,所有不可能的事都碰上一起。罪不至死的贵族是临济县城最富有,存粮最多的人,且不愿意交粮给秦军,那怎么办呢?

  强取,解放之名就是个笑话,秦军一下就变成了不义之师。

  不强取,日后征程怎么办?下个县城再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杆子全部打死,牺牲小部分贵族而成就大多数百姓。

  或许在数十上百年后,会有人为被妄杀的贵族商贾翻案,平反。

  当这件事演变到全民关注,群情汹汹,世人皆掬一把同情泪时。

  秦三世当亲自接见这些贵族后人,为他们的长辈沉冤昭雪,毫无架子地说:

  “先王虽然圣明,但这件事确实是先王做错了。”

  全民归心,皆言陛下好,又是一个凝聚民心与爱国情怀的机会。

  其实这些民并不知道,他们都是既得利益者。

  一鲸落,而万物生。

  一贵族倒,而千百姓起。

  成大事者不是不能拘小节,而是在认真思索以后发现不拘小节最好成大事,这与“细节决定成败”并不冲突。

  正是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