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886章 出征吧(2/3)

,三月十六日就是吉日,吉日一到立马祭旗出发!”

  “臣等遵旨!”

  “喔,越国公,剩余三军的整编之事不要落下,而且要加快。现在亲卫和京营人员都被打乱,要尽快结束这种无序的状态。”

  “是。”

  “好了,好了。”朱厚照一挥手,“咱们上去。”

  接下来还有一个‘节目’,

  就是每个百户出一个代表,上台进行武斗,为免受伤都是赤手空拳的。

  最后胜出的,皇帝会授其‘大明勇士’荣誉称号,除了发奖状,还会由皇帝自掏腰包发给黄金百两的奖励,

  而他所在的那个百户,更会获得一个集体荣誉称号:大明第一百户!

  现在一个千户已经是三千人的规模,一个百户则扩充到三百人,也就是说会有200人同时上场开打。

  不过演武场够大,先前已经用白线围出了十块方正场地,这200人会按照抽签顺序分别上场。

  当然了,一个百户内部要怎么出这个人,那就各自想办法吧。

  其实这些行为都不是为了观赏和取乐,

  朱厚照可没那个闲情雅致,

  他故意如此是要营造一种人人争当勇士、人人争抢荣誉的氛围。

  这些士兵平日里没有表现的机会。

  作为天子,他来一趟,摆了这个舞台,就是要激励。

  说白了,军队里面不需要娘娘腔,牛不牛逼,摆开架势手底下见真章。

  而且十块场地同时进行,也不会耗费他很多时间。

  他与一众臣子坐下有说有笑的看了不到一炷香,就已经只剩最后的13人了。

  赛制上有些粗糙,但意思达到了。

  最后的两个精壮汉子‘决战’的时候,朱厚照也站了起来了,依他所见这两人都不是七尺,而更应该接近九尺。

  估摸着是做过重活,身材上不是那种肌肉男,但精干有力,这种才是真有本事的。

  ……

  另外一边的天津港。

  兵部尚书桂萼奉命来此督办,按照朝廷的统一调令,此次出征日本要用上海军大半的家底,共六十七艘超级宝船。

  这种宝船在正德十六年始造,属于五千料巨舶,船身长四十四丈,宽18丈,全船上下5层,最多可乘1200人。

  除了大以外,技术也和西方船只不同。

  比如说帆。

  此时的欧洲帆船采用的分段软帆,

  但大明这种巨舰的建造技术承接的是永乐年间的郑和宝船,使用的是硬帆结构,帆篷面带有撑条。

  硬帆虽然较重升起费力,但却拥有极高的受风效率,以使船速提高,并且桅杆不设固定横桁,适应海上风云突变,调戗转脚灵活,能有效利用多面来风。

  而简单的算数就知道,6万人至少需要50艘这样的巨舰。

  但没关系,永乐年间郑和船队都有200多艘大小舰船,更别提大明现在财大气粗了,

  兵部也不多烦,一道命令下去,除了已经被开到吕宋、台湾的,剩余所有宝船全部调用,一共67艘,多出来的当然就是装载各类武器、物资等等。

  其实朱厚照也是应用了现代一些理念,即一艘船只,最好不要短时间内建造的太多,建造太多以后满足了大部分需求,挤压了其他船型的生存空间。

  后面一旦有更新的技术怎么办?

  所以哪怕是一款非常合适的,那也是分阶段,并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建造,这样以后替代起来也有序,压力也小。

  所以说这几年先小小造了80艘而已。

  战争时期另当别论。

  而即便是兵部尚书桂萼本人,也很少看到所有宝船集中起来的场景,毕竟这样的运兵任务并不多见。

  纸面上看,这就是一个67的数字而已,可现场来看,光是一艘一百多米长,五层楼高的庞然大物就已经让人有一种惊叹感了,

  更不要说是67艘连在一起。

  港口处,海面上,巨大的战舰像是一座座小山一样,真正是一望无际,根本不见尽头!

  连码头都不够停,只能是借一下曹孟德的战船首尾勾连之策。

  桂萼在几个将军的带领下登船检查,这些人都是从南方来的,而且从不同的驻地赶来,到地方才知道原来还有其他兄弟部队船只也被调来了。

  “大司马,朝廷这次是要派多少人马啊?竟然征调如此规模的宝船队!”

  桂萼也只能唏嘘,

  只能说日本人不该在这种时候惹大明。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