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261章 明亡于开中法废(2/3)

进入翰林院,只能从基层一步步做起。

  他到了南京户部侍郎这个层次,才能接触到这些内容,而且还仅限于户部的部议和讨论,要不是南京户部就是管理盐政,他也根本看不到这些内容。

  苏泽所说的叶淇变法,实行的时间很短,很快又废止,方望海以前都是不知道的。

  他也是看了大量的文档,才知道叶淇变法对于盐政的败坏。

  但是苏泽竟然知道这件事,还能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件事的危害?

  方望海对于苏泽的父亲更有兴趣了,难道苏泽的父亲不仅仅是大儒,还曾经做过高官?

  要不是这样,怎么能解释苏泽在财政上的天分?

  苏泽察觉到了方望海的异样,他连忙说道:“我也是听父亲偶然提过。”

  果然如此!

  不过方望海也不准备深究,反正女儿都嫁给这个小子了。

  而苏泽既然清楚这件事,那就不用方望海再多费口舌了。

  他简单的说道:“叶淇的变法就是,让内商拿着银子可以直接去盐运司用银子购买盐引,而不需要运输粮食换取仓钞了,这之后盐引更壅塞,一直到本朝初年,朝廷才重新恢复开中法,取消开中均输折色,但是因此导致的盐引壅塞问题更加严重,至今还有大量盐引没有兑换。”

  苏泽直言不讳的说道:

  “说白了,叶淇的变法也是朝廷觉得盐引卖的太贱,所以想要赚更多的银子。”

  方望海叹息一声,也赞同的点头。

  盐这个东西就是垄断的货物,本质上就是一种人头税。

  老百姓可以不纳税,但是不可以不吃盐。

  而吃盐,就是一种纳税。

  作为人为垄断的暴利产品,商人之所以支持开中法,就是为了赚钱。

  而朝廷觉得商人从中赚了钱,又眼红这其中的利润,于是干脆推翻了开中法,直接卖盐引赚钱。

  苏泽说道:“叶淇变法的问题还不仅仅是盐引壅塞,如今北方边防的问题,也源自于叶淇变法!”

  苏泽这句话让方望海都惊讶了。

  他是南京户部侍郎,只能看到户部的档案资料,这就是方望海缺乏翰林院锻炼的短板之处了。

  他目前的才能也这是户部侍郎的能力,无法通盘考虑国家的全盘问题。

  而这种对全方面能力的思考能力,往往是最需要眼界的。

  如果用系统来分类,海瑞这一种能够为民做主,处理好府县的案件,能够治理好地方的官员,差不多是Lv10级的。

  方望海这种能够推进某个新政,或者和胡宗宪能够协调几个省的人事和财政,这算是封疆大吏的能力,也就是Lv15级左右。

  再往上的,就要能通盘考虑全国的政策,协调全国的人事,这就是Lv15以上的宰辅之才了。

  方望海如今连Lv15都没达到,靠的是苏泽帮着他参谋和打补丁。

  而现在的高拱和张居正也还只是Lv15不到的选手,属于理论经验丰富但是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

  如今整个大明朝,能够超过Lv15的,也就只有严嵩和徐阶这两位了。

  这也是为什么嘉靖皇帝怎么也都要用这两个人的原因,因为他们不仅仅是资历,而且是能力确实是大明朝最顶尖的。

  苏泽按照的记忆,开始复盘开中法。

  “岳父大人,其实开中法所的这点钱,比起国家财政并没有多少。”

  方望海想了想,也确实如此。

  其实这也是当年为什么叶淇能够进行改革的原因。

  苏泽说道:“唐代第五琦在江淮设立盐院,靠着江淮的盐政就支持了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屡败屡战重新夺回关中,都是盐法的功劳。”

  方望海是读过这段历史的,当年平定安史之乱除了郭子仪的功劳,第五琦也是功劳很大,靠着大运河为大唐输血,仅仅靠着江淮的赋税,就供养了大唐的军队。

  由此可见盐法的暴利。

  可是本朝的盐法,朝廷从中获利其实并不多,或者说和整个财政的大盘子相比,明朝的盐法并不是一个赚钱的项目。

  苏泽继续说道:“本朝的开中盐法,其实和边镇制度是相辅相成的。”

  “其实从成化年开始,朝廷就开始默许仓钞的交易,而从这个时候盐商就已经分成两种。”

  “一种是北方边镇的商人,他们主要是将粮食运送到边镇,然后换取仓钞,但是他们不会去‘守中’提盐,只是将仓钞卖给内地的盐商换钱。”

  方望海立刻点头,这部分内容他也是看过的。

  苏泽继续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