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384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来(2/3)

  苏泽是拥有整个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半个江西,几乎是拥有小半个大明的东南大都督。

  苏泽还亲自带领大军,在大沽击败了明廷的骑兵。

  可苏泽还是亲自出门,迎接戚继光,这都让戚继光心头一暖。

  他虽然得到明廷的重用,但是作为武将地位一直不高。

  当年戚继光和俞大猷一起在胡宗宪麾下抗倭,号称俞龙戚虎,他和俞大猷也是亦师亦友。

  后来朝廷党争,俞大猷被胡宗宪果断放弃,成了朝廷党争牺牲品。

  而戚继光也因为几次作战不利,而被明廷贬官。

  大明朝廷对于武将的态度可见一斑,戚继光在东南游历了一圈,决定向苏泽出仕,却没想到会被苏泽这样礼遇。

  苏泽拉着戚继光入宅,果然在家中已经备上了丰盛的家宴。

  苏泽还让方若兰带着儿子见了戚继光,还对戚继光说道:

  “戚帅,若此子有领兵作战的才能,能否教导他兵法?”

  戚继光立刻诚惶诚恐的说道:

  “大都督是当世兵法大家,又何须我这等粗鄙军将来教导世子。”

  苏泽笑了笑说道:

  “戚帅忘了,我也是军户出身,我们东南新军高层,都是粗鄙军户。”

  苏泽这么一说,更是拉近了和戚继光的距离。

  戚继光端上酒杯说道:“若是大都督不弃,敢不从命。”

  “那我就给此子定下老师了。”

  苏泽大喜,看来戚继光已经决定在东南出仕了。

  等到酒过三巡之后,戚继光说道:

  “大都督,属下这次来,是为了广西的战事。”

  广西?

  苏泽立刻明白了戚继光的意思。

  东南新军第四旅,是戚继光亲自带出来的队伍,最近《警世报》一直都在追踪报道广西的战事。

  苏泽又猜到了戚继光另外一层意思。

  作为军户出身的武将,戚继光的仕途还算是顺利,也没有和俞大猷父子一样被构陷,也和谭纶那种见识了大明深层次问题的文臣不同,他对大明还有残存的“忠君”思想在。

  苏泽明白这并不是自己做的不好,就连他的老丈人方望海,以及差点被明廷逼死的胡宗宪,这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被影响灌输的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扭转的。

  广西是边疆战事,戚继光主动提广西的战事,就是不想要领兵和明廷作战。

  苏泽倒是理解他的想法,于是顺水推舟的说道:

  “戚帅是对广西瑶乱有想法?”

  戚继光却摇头说道:

  “广西瑶乱已平,属下说的不是广西。”

  “不是广西?”

  “安南。”

  戚继光说道:“属下少时读东汉伏波将军传,立志学习兵法和武艺,现在安南内乱,正是效法伏波将军收复安南的好时机啊!”

  伏波将军,就是东汉初年名将马援。

  马援曾经带兵入安南,平定了二征叛乱,重新将安南纳入东汉的版图。

  而马援正是戚继光从小的偶像,戚继光对于安南念念不忘也是理所当然的。

  戚继光用碗筷在桌子上摆上,讲起了安南的局势。

  “安南后黎朝,始建于成祖年间,当年成祖朝曾经派遣大将征服安南,但是因为安南远离中土已久,加上派去安定安南的文臣武将急躁,安南叛乱不断。”

  “后黎国主黎利乘乱而起,自号后黎太祖,后来明廷吃了败仗退出安南,就册封黎利为安南王,两国订立黎氏向明三年一贡之例,大明不干涉安南内政,将安南定为不征之国。”

  “后来黎朝传之数代,权臣莫登庸夺了黎家的王位。”

  “后黎朝旧臣的武文渊,‘以登庸之乱,出据宣光’,拥兵万人,意图打击莫朝,曾经在嘉靖十六年向明廷求助,希望明兵南下,但是明廷以安南为‘不征之国’为由,拒绝了武文渊的出兵请求。”

  “如今安南的局势,是莫朝盘踞在安南北方,旧黎朝则在南方,形成南北对峙之势。”

  “而这旧黎朝中,黎主也不过是汉献帝,真正把持旧黎国政的,是旧黎翁婿两代权臣。”

  “先是阮淦辅佐黎主,占据安南清化府,重建了旧黎朝廷后,阮淦被毒死,现在执掌旧黎国政的,是阮淦的女婿郑检。”

  “阮淦去世后,其婿郑检封为都将,节制各处水步诸营,兼总内外平章军国重事,太师谅国公,事无大小皆得便宜裁决,然后奏闻,掌握了黎朝军政大权。”

  “此时莫朝国主为权臣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