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AI教父

第20章 纽约时报(1/2)

    “你们曾经交流过?”辛顿来了兴趣,他对这个来历神秘的Dream队伍充满好奇。“如果能确认的话,不,你主动联络他一下,看看是否这个Meng就是Dream队伍中的那个Meng。”

    “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到他们的话,这对我们的处境将非常有利。”

    如今,各大科技公司都开始逐渐布局AI相关的行业。自己团队年初加入了谷歌,而与自己同等地位的另一个AI巨头立昆,最近听说计划加入脸书。

    对AI人才的争夺战大有愈演愈烈的味道,在其位谋其政,现在作为谷歌AI方向主要领导人之一的辛顿,在这件事上自然不甘落于人后。

    “如果能在他参会揭晓自己的身份和联系方式前,就和他谈妥合作的条款,说服他加入谷歌的话。不说钱的问题的问题,至少可以大大减少很多沟通上和时间上的损耗。”

    辛顿和阿里克斯回忆起自己几人最开始被招揽的那段时间,实在是挑花了眼。各家公司都伸出橄榄枝来,并且相互竞价,这导致自己几人需要反复去沟通议价。

    虽然每次沟通就能涨个百来万美金的感觉真的很爽就是了,很麻烦,但自己几人还是乐在其中,数钱数到手抽筋,有时候做梦都在跟人谈判。

    只是时过境迁,脑袋跟着屁股走。不到一年的时间,两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就完全变了一个模式。

    “现在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先跟他沟通确认一下吧。”阿里克斯觉得时间还算是充分,“如果可能的话,我尽量跟他约在会议开始前,争取能让公司提前跟他谈妥。”

    “这样很好,这次会议的话,我要亲自去一次澳大利亚。”辛顿的背受伤很严重,这些年来,他都很少坐下,更不适宜长途旅行。这也是他最终拒绝白度的一大原因。

    “老师,您的背?”阿里克斯闻言有些担心。

    “就冲着这个结果,值得我亲自走一趟。”辛顿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担心,偶尔走一趟还是吃得消。现在的日子也没有那么紧巴巴了,头等舱躺一下问题不会太大。

    “AI这个方向的人,多少还是卖我几分面子。”辛顿准备亲自前去,打的便是这个注意,很多原本犹豫要不要来的人,见到辛顿之后便不再犹豫。

    “再说了,能这么快超车我们的方法如此之多的人,我也十分好奇,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榜单的结果出来后,孟繁岐一直在高强度冲浪,在外网检索有关AI和该竞赛的最新资讯和报道。

    他如此关注相关的消息,倒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那点虚荣心,好吧,不只是为了那点虚荣心。

    更多的成分是为了关注相关的评论和采访,看看现在这么早期就关注赛事和相关领域的企业和媒体有哪些。

    找了两天后,没看到什么动静。孟繁岐本以为可能要等到赛事举办完成后才会看到大一点的媒体报道此事,却没想到今天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快讯。

    题为《AI Dream: A Learning Advance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ivals Human Abilities》也就是《AI梦,先进的AI技术已经可以与人类匹敌》。

    孟繁岐看了眼这个标题,心里还是稍微有些不满。

    DreamNet的性能实际上是超过人类水平的,但纽约时报的标题使用的却是rivals,不仅表达的意思只是达到人类水平,其中还暗含了竞争对手的意味。

    这与孟繁岐所希望的稍有出入。

    不过对于纽约时报本身,孟繁岐还是非常满意的。该报成立已有接近两百年,并且发行地区并不单独限于美国本土。

    其在世界各地都有发行,影响力还是较高的。

    并且纽约时报整体的风格比较严肃而古典,完全没有最令人厌烦的新媒体震惊味。

    《震惊!全体人类竟输给它?》《距离统治人类还有多远?AI已经超越人类!》

    如果是这种风格的报道,看了想必也是专治低血压。

    孟繁岐点开纽约时报的报道网页,一上来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撰稿人马尔科夫。

    此人在科技报道领域水平极高,从业已经40多年了。美国最早关注并报道互联网这一事物的人当中,就有马尔科夫。

    孟繁岐之所以能够对他有些印象,主要还是因为很多硅谷大牛,例如乔布斯等人,都对马尔科夫非常信赖。

    经常会给到他独家专访和独家消息,孟繁岐前世看过的不少新闻,例如谷歌无人车的消息,都是出自这位资深科技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