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祖安老喷子,孟繁岐深知,对于网络上的论战,以驳倒对方为目的是没有意义的。
网络吵架的时候,最主要目的应该是恶心死对面,而不是讲道理去辩论。袁舟子就是个中好手,什么情况他都能继续挑刺。你越理他,他就越兴奋。
在这样的社会事件中,则应该去引导舆论的方向,自己说自己的,而不是和袁舟子这样的人在泥潭里打滚。
虚拟的世界里永远不会有人认错,不仅是对方如此,其实吃瓜群众也是如此。
倘若你极力要证明吃瓜群众观点错了,那可就费劲了。人有一万种办法可以否认自己不愿意相信的事情。
只要他的脸皮够厚,你拿出什么证据,他都可以说是假的。图片是P的,视频是剪的。
有权威人士帮你说话,他说你有能量,暗示对方袒护。
没人帮你说话,他说你失道者寡助,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越积极要证明自己,就会越落入陷阱,吃瓜群众们就越不肯相信,要找你的茬。
而谁又能真的做到一点破绽都没有呢?
孟繁岐从一些著名社会事件中已经得出了结论,想从舆论战中脱身,不管自己有错没错,最好都要露出一点破绽。
自己先把问题说了,不少网友其实也就没有那个闲心思找那个茬了。
毕竟绝大部分网友其实也只是见不得人睁着眼睛说胡话罢了。
孟繁岐的澄清文走得便是这个思路,休学一事,本来只是因为他的私人原因,觉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电气专业的课程上。
抛出大学转专业困难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大家有发泄的方向,这也是切实存在的问题。
至于他个人的情况和经历,一部分是真情流露,忆往昔峥嵘岁月,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先抑后扬。通过自己的前后转变,突出选择适合自己专业和方向的重要性。
通过类似经历和一些相同情感的共鸣,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专业和自己人生的相关话题上。
“没想到学霸也有和我一样的时期,哈哈!四舍五入我也是个学霸了!”
“谁说不是呢,我本硕读了七年,还加考研二战一年。结果到头来干的是完全不沾边的工作。真不知道读了个啥。”
“我们太关注高考了,对专业选择这方面完全不够重视。很多时候学校差一些其实没差那么大,专业不好那可就是完了大蛋了。”
“说得真是啊,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我要是当年知道该多好。”
“这位同学说得非常不错,高考,考研志愿和学校的选择都很重要,我是张学峰老师,请看我的视频【链接】,七分钟为你解读34所985高校。”
“哈哈哈,楼上讲段子的是吧。”
???
跑我这儿来宣传自己的课来了是吧?
孟繁岐正在自己文章的评论区刷着评论,没想到看看到了后来的考研名师张学峰。此时他名气倒也不大,不过讲段子的风格已经基本成型。
孟繁岐一直觉得后来考研人数如此爆炸,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此人不懈地宣传。
不过目的确实已经达到,孟繁岐叹了口气,感觉吃瓜的网民们就像羊群,人往哪里赶,他们就往哪里走。
文章发出之后,很多网友开始回忆起了自己高考和考研时的一些故事,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跑去看张学峰的段子去了。
有了这段经历和故事,写出“反响极佳论文的学霸”一下子距离变得特别近,好似就在大家的身边,让不少人的立场开始发生变化。
袁舟子攻击学校和教育的逻辑被悄然化解,目睹这一切的袁舟子此刻心中懊悔不已。
自己还是太大意了,没把这个外快当回事,最开始选择的角度就不好。
当初为了抹黑燕京电力大学,将这个小子往上抬了一抬,现在这小子打感情牌,经历牌,不否认自己的休学是因为现在大学转专业难,自己一时间还真没有好的办法再合理切入进战场了。
这是化劲儿,如果再拿出去年的那种杠精的劲头,只会让自己看起来像神经病。
“这下坏了,热度才刚起来就被化解,那我后面的钱还拿不拿得到了?”袁舟子问了一个答案非常明显的问题,事情没办成还想要收尾款,那显然是不可能,前面的部分不来找你讨要回去就不错了。
与此同时,央视主持人,和袁舟子已经开打几个月的崔勇元也切入了战场。
“袁舟子这样的人是连自己的母亲都不会认的,‘你说你是我的母亲,你有什么证据?你怎么证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