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652.真正的补全(3/5)


    见状,许鑫也不在追问,而是主动开始聊起来了年前年后西影厂的计划。

    从投资公司,到三部电影,在到一些大大小小的琐碎事情说了一遍后,张一谋微微点头,手里捧着茶杯陷入了沉思。

    沉思了片刻,他说道:

    “《非诚勿扰2》,我看到你俩在网络上吵起来后,也去看了一下。”

    “……?”

    许鑫一愣。

    “您去看了?”

    “嗯,看了一下。也看到了你的回应……你的观点是对的,这部电影前后确实割裂的很严重。不过,你没怎么接触过商业片……当然了,我指的是正常运作的那种商业片,《秘密》和《风声》这两种都不能算在内。你没接触过这些东西,所以,你在看它的时候,首先的关注的就是它的艺术性。这其实有些误区~”

    许鑫微微坐直了身子。

    书房里没别人。

    爷俩说的肯定都是掏心窝子的话。

    所以别管有用没用,他都得先听一听。

    “商业片,它的商业元素要大于一切。就像是这些电影拍出来后,不追求什么奖项、承认,唯一的目标只有票房是一个道理。甚至,在一些公司眼里,只要票房足够好,他们赚了钱,那就是成功。至于口碑之类的根本不重要。”

    “嗯嗯。”

    虽然不知道老头要说啥,但许鑫还是继续聆听。

    毕竟……他也挺久没听老头给自己上课了。

    “所以,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来讲,你的言论本身就是错的。”

    “……”

    许鑫一愣。

    而张一谋也看出来了他的不解,一边示意他不要急,等自己说完,一边继续说道:

    “当然了,我指的错不是说你真的错了。而是你在这件事上过于主观,并且,或多或少的引导了民众的情绪。”

    “……啊?”

    许鑫这下是真懵了。

    这话从何说起?

    而张一谋见他不解,继续说道:

    “《非诚勿扰》其实就是一部充满了冯晓刚个人风格的商业电影,你对这部电影谈艺术性,出发点就错了。论艺术性,《山楂树》甩他十条街,可你知道为什么你的票房首周只赢了200万,而现在却再次被他反超,并且开始拉开距离了么?”

    “……为什么?”

    老头说的是实话,虽然他没关注元旦时候电影票房如何,但31号当天,电影的票房是3.12亿。而《非诚勿扰》已经来到了3.4亿。

    “因为冯晓刚明白,要拍艺术片,那就拍艺术片。拍商业电影,那就摒弃艺术,完全的进行商业化。说白了,他用商业片,竟然和你打擂台,他赢都是输。而你也是如此,《山楂树》是会被写入影史的电影,你和《非诚勿扰》比,太欺负人了。”

    许鑫还是没懂:

    “那为什么说我过于主观了?”

    “因为你试图把所有电影的比较都从艺术性上出发。”

    老头捧着茶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本身就是一种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就像是我说的,你为什么会输?是因为《山楂树》不精彩?还是说《非诚勿扰》好看到天上了?其实都不是。你输,错不在你,而在观众。但不是说观众错了,而是你低估了观众们对于娱乐的需求。”

    “……”

    在许鑫那忽然皱起来的眉头之中,又长了一岁,对于世界洞悉的更加清楚的老人娓娓道来:

    “小许啊,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干涉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放到电影上也是如此。诚然,电影本身需要的是艺术性,需要的是人文价值,需要的是充满思考……但你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思考其实都很累的。你自己难道就没有某些时候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发呆,或者让一些繁琐之事远离自己,只进行一些最不需要动脑子,或者简单粗暴有趣的娱乐方式的时候?”

    “……”

    “在电影这方面,商业和艺术的本质应该是均衡的。如果华语电影市场全都是充满了艺术性的作品,那我只能说这个市场离死不远了。反之也是依然。并且,虽然说是均衡,可实际上,在我心里……三七才是最正常的比例。”

    “三成艺术片,七成商业片?”

    “没错。”

    许鑫的试探询问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我知道你对拍商业片不感兴趣,但别忘记了,那只是你自己的想法。电影作为一种廉价娱乐方式,你切身处地的想一想,你忙碌了一天,下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