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655.我们的礼物(3/5)

出了点什么问题……到时候可就不好说了。

    许大强琢磨有道理,于是打了几个电话。

    一来呢,是让神木的代驾们在集市开市那天起,持续7天的出差。免费送开车过来吃席凑热闹的人回家。

    张口就要了100人。

    神木的代驾业务其实一般,多数为兼职,全职的根本没这么多人。

    甚?

    没这么多人?

    那就去叫。

    神木、府谷……实在不行,从榆林调,反正家里有酒店,怕什么?

    免费住,免费吃喝,还给发工钱。

    第二个电话呢,给朋友打的。

    就在许家湾集市的两边路口,查酒驾。

    常驻7天。

    压根不给任何人逾越法律的机会。

    只要喝了酒,想离开许家湾的集市,那就得让免费的代驾来送。

    安全第一。

    当然了,大家这么辛苦,肯定也不白上班,红包也好,吃喝也罢,不是贿赂,而是大喜之事的一份心意人情。

    而在一家人集思广益的时候,村里头的动静也没停下。

    其实照理来讲,许大强这次的婚礼,在许家湾来讲规模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了。

    而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其实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想出风头,一定要让大家服你。

    一般情况下,别管你多有钱,自家娃办婚礼最多就是在酒菜上下下功夫,太过于铺张浪费不会允许。因为这容易引起亲族不合。

    你家孩子办事这么风光,把我们都比下去了……容易遭人嫉恨。

    所以,什么喜宴,什么规格,其实都是村里的人定。

    但唯独许鑫是个例外。

    因为他……太光荣了。

    奥运会火炬、大内总管、导演圈各类纪录等等……

    这孩子不仅仅是许家湾的孩子,还是全国知名的人物。

    可以说,许鑫的存在,是让许家湾引以为荣的。

    而自己家里出了个这么有出息的孩子,规

    格肯定就和普通时候不一样。

    于是,当许大强想要从祠堂处开始往外挂灯笼,一直挂到村口的时候,村里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反对。

    当天,一车用来挂红灯笼的竹竿就拉进了村。

    工人开始在村子的路两边刨坑插杆挂灯笼。

    那声势……

    甚至让杨蜜自己都有一种「我何德何能」的羞臊。

    而这番大张旗鼓的动静自然引来了媒体记者。

    都知道杨蜜和许鑫要大婚了,为了能或许到第一手的情报,无数记者来到了这座陕北的偏远县城。

    试图报道一些婚前的准备消息。

    于是,9号开始,关于许鑫和杨蜜结婚现场的各种照片便流传在了网上。

    【直击许鑫、杨蜜婚礼现场准备图】

    这种新闻层出不穷。

    而通过记者们的描述,网民们也了解到了两口子的婚礼流程。

    并不是什么五星级豪华大酒店,或者去国外结婚之类的……人家两口子选择了最接地气的一种方式。

    农村大席……

    而看到俩人的婚礼竟然是农村大席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却是「太敷衍了吧」的既视感。

    没办法,时代造就。

    从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想往城市里面挤。

    农村大席「不上档次」的认知几乎都快成为固有印象了。

    甚至连个别农村办席,现在也不兴什么流水席大锅菜,而是都选择到了城里的饭店。

    这并非个例。

    而你们两口子竟然反其道而行?

    许鑫你对杨蜜那么好,你咋好意思这么办的?

    一时间,网络上平白起了些许风波。

    但两口子对于这种事情也只是一笑而过。

    农村大席档次低?

    这还没结婚呢,连烟带酒带菜的已经花了五百多万……档次低?

    那她倒真想知道……啥叫高档次了。

    所以,不用管。

    喜欢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甚至,越多的人觉得档次低越好。

    她现在最不想的就是让人挖这场婚礼的具体花费。

    别的不提,就说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