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710.“人物”(2/6)

差对吧?结果……”

    “您这话我可不同意了啊。”

    许鑫翻了个白眼:

    “《观音山》总成本也就三千左右,最后收尾是七千多快八千万的票房,哪怕不算大卖,至少也赚钱了。”

    姜倵也不反驳,只是反问道:

    “那你觉着一年能出几部《观音山》?《钢的琴》呢?一年又能有几部?”

    “……”

    这下,许鑫不吭声了。

    是啊。

    都别提《山楂树》,这圈子里一年能有几部《观音山》?

    接着,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姜倵会主动“碰瓷”自己这边后,许鑫无语的问道:

    “所以……这一盆冷水浇下来呗?”

    姜倵应了一声:

    “没错,一盆冷水浇了下来,树倒猢狲散……其实也不能这么说。托你们这三部电影的福,大家也看到了文艺片市场确确实实有起色。

    但问题是……

    这种起色,比起正常的类型片,风险还是太大了一些,明白这意思么?除非,这部戏要么是名导作品,要么是名角出演,否则,现阶段大家对市场前景的预估仍然不乐观。

    风险不可控因素过多。

    所以,现在的文艺片市场,抛开刚才我说这俩元素外,仍然还在小成本区间来转圈。老刁呢,上来就是两千万,这预算都够拍一部类型片了。

    然后呢,他也不是什么名导……演员呢,要是有票房吸引力的人提前找到那还好说,可问题是他现在也找不着。又偏要坚持自己导演……你说吧,这有没有个好?”

    “……”

    听到这话,许鑫忽然有点同情起来这人了。

    确实……

    从二哥的话里听起来……

    他有点惨啊。

    从《山楂树》开始,自己身边的人就像是给他画了一个好大的饼。

    然后呢……

    一次又一次的把他给逗了……

    这么说,还真是自己的“锅”?

    想了想,他问道:

    “这剧本二哥您看过么?”

    “没。不过,老刁准备这个剧本好多年了,少说得有五六年。头两年他还带着去过鹿特丹,看过剧本的人都说不错。但……没办法。对名导来讲,两千万不算什么。可对没什么名气的导演而言,两千万已经可以拍类型片了,谁舍得砸两千万给你拍文艺片?当自己是王佳卫呢?去年好容易你带起来了个好时候。结果……”

    “……”

    不知道为啥,这位刁编剧的“惨状”让许鑫挺想乐的。

    但乐出来肯定不合适。

    而俩人聊天的功夫,一根烟也抽完了。

    想了想,许鑫来了句:

    “二哥,要不……你让他把剧本送到厂里去试试?”

    “……?”

    姜倵一愣。

    下意识的看向了许鑫的脸。

    一脸的惊讶。

    “少爷,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啥?”

    用了一个很古怪的称呼,他看着许鑫说道:

    “虽然我挺讨厌所谓的派系、圈子这一说……但老刁可是正儿八经的京圈里的人。他虽然在京圈地位不高,但……”

    “那他现在还有别的选择吗?”

    许鑫的反问打断了他。

    姜倵又一愣。

    “二哥,我说过,我们的目标是很多很多的好电影。在这一点上,用圈子来划分阵营,其实真没啥必要。再说了,他要是真觉得西北圈不行,那我沪圈还有个公司呢,让沪圈来投不就得了。这人……跟我也挺有缘分的。哈~”

    许鑫一声轻笑。

    “您说对吧?更何况,昨天我也和您说过掏心窝子的话了。我们和京圈是利益之争不假,但本质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您自己不也承认么,对不对……

    再说,按照您的说法,他这“倒霉”几乎都是受我、冰冰姐的影响。他要是真发愁,那就当我还他人情了呗。他过来,然后自己把消息放出去。京圈要是觉得他有价值,那肯定得有人来接手这件事。我就当还他个人情就得了。”

    “……”

    许鑫的一番话让姜倵彻底的发不出声了。

    他是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眼前这个“小孩”说的话……让他有种一把年纪都活到了狗身上的感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