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名利双收

第680章 跟不上时代必将淘汰(2/3)

2011年之后,北美单周最高的碟片销量。

    在《阿凡达》创造出10亿美元级别的DVD销量之后,好莱坞的碟片冲到了峰顶,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从去年以来整体销量走低。

    戴维斯工作室与迪士尼影业做了沟通,制片方和主创团队的分成,明年年初就会全部到账。

    忙碌了一周的DVD签售会,马丁回到洛杉矶,又加入到了《火星救援》最后的拍摄中。

    剧组换到了专门用于拍摄威亚戏份的摄影棚。

    大半天的拍摄中,马丁穿着厚实的白色宇航服,吊着威亚,不断在绿幕前旋转。

    很多太空镜头,全都依靠后期特效生成。

    雷德利-斯科特是个典型的实用主义导演,没有诺兰那么多实拍的讲究,无论胶片还是数字摄影,不管模型实景拍摄或者CGI生成,哪种方便用哪种。

    今年以来诺兰发起了一项运动,号召好莱坞的导演们更多使用胶片拍摄,以拯救柯达公司的电影胶片生产业务。

    但好莱坞响应者寥寥无几。

    制片公司们一点兴趣都没有。

    相比于数字技术,胶片实在太过昂贵。

    按照年龄和从业经历来说,雷德利-斯科特应该属于导演中的保守派,但他并不是胶片支持者,拍摄休息的时候,就跟马丁等人聊起了胶片和数字技术。

    “每当一项新的电影技术蓬勃发展时,总有老旧的技术被替代。”他比划着说道:“比如无声和黑白电影,数字技术让拍摄有了更多可能性,最方便的还是导演,能提高导演的拍摄制作效率。”

    马丁补充一句:“还有发行时的拷贝。”

    杰西卡-查斯坦问道:“两者的成本相差很大?”

    马丁举了个例子:“《黑暗骑士》发行的时候,使用的是传统胶片拷贝,每个拷贝的成本在1500美元左右,随后华纳发行的扎克-施耐德导演拍摄的《守望者》,使用的数字拷贝,成本也就《黑暗骑士》的三分之一多些。”

    杰西卡-查斯坦在心里默算了一下:“按照全球上映的规模计算,成本能相差上千万美元。”

    雷德利-斯科特说道:“所以,上帝来了也救不了柯达公司,柯达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只能被淘汰。”

    马丁接话:“我听诺兰说过,柯达库存的电影胶片还很多,足够好莱坞用很久。”

    雷德利说出真相:“因为好莱坞还坚持使用胶片拍摄的导演不多了。”

    周围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雷德利看看时间,提醒道:“准备上场开拍。”

    马丁和杰西卡-查斯坦一起离开休息区,换上臃肿的白色宇航服,再次吊上威亚,拍摄太空营救的戏。

    拍摄开始,马丁不停的空中打转,十几秒钟的戏拍完,人下来之后要缓几分钟才能再次上场。

    一个多小时后,杰西卡-查斯坦上场加入拍摄。

    两人通过一条安全带,连在了一起。

    马丁吊着威亚,拽着橙色的安全带往前飘。

    杰西卡-查斯坦也在用力的拉安全带。

    两人越来越近,终于撞在了一起。

    可能彼此都太过用力,又忽略了戴着的头盔,嘭的一声闷响,马丁的头和杰西卡-查斯坦的头,隔着头盔护罩撞到了一起。

    她们手挽着手,显得异常激动。

    威亚的带动下,两人身体转动起来,彩色安全带漂浮在四周,有种异乎寻常的美感。

    雷德利在导演监视器后面喊道:“这条过了!”

    他站了起来:“我宣布,《火星救援》拍摄全部完成!”

    临时片场当中,马丁和杰西卡-查斯坦缓缓落地,特技组的人过来帮忙拆除威亚。

    雷德利比划了个手势,旁边一位助理打开了一个保险开关。

    片场顶部的绿幕移动到了一侧,随着嘭的一声,上面的包裹突然炸开,无数彩带亮片犹如雪花一般,飘飘荡荡洒落。

    拆掉威亚,又脱掉宇航服的马丁和杰西卡-查斯坦,恰好位于这彩色暴风雨的最中央。

    后者双臂平举,仰面朝天,似乎在享受这一刻。

    马丁接住一蓬彩带,扬飞起来,落在了杰西卡-查斯坦的头上。

    杰西卡-查斯坦转过头来,冲着马丁笑。

    化过妆的劳模姐,皮肤白皙,脸带红晕,有种别样的美感。

    马丁说道:“晚上我请客,庆祝剧组封镜,记得参加。”

    杰西卡-查斯坦盯着马丁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