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泼皮

0393【樊楼】(2/3)

的香气。如今托陛下的福,总算能得偿所愿了。”

    韩桢招呼一声:“既如此,那还等甚么,一起进去罢。”

    翻身下马后,他大步踏进店内。

    田妈妈扭着水蛇腰,赶忙跟在韩桢身侧,一对如蜜桃般的臀儿,左摇右晃。

    赵霆只瞥了一眼,便收回目光,压低声音问道:“此女甚么来头?”

    何栗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倒是吴敏沉吟道:“本官曾听蔡京说起过,此女姓田,早年间与赵佶不清不楚,后来年纪大了,便帮赵佶打理樊楼,搜罗美人教导,供赵佶享乐,李师师就是她一手带出来的,近两年闻名京师的苏大家,也是她的手笔。”

    他是蔡党中的一个异类,早在为官之前,就凭借文章闻名于太学。

    蔡京非常欣赏他的文章,三番五次想将女儿嫁给他。

    但吴敏却果断拒绝,并且时常上书弹劾蔡京等人。

    蔡京非但不恼,反而多次向赵佶举荐。

    “原来如此。”

    听到这个内幕,众人一脸恍然。

    在田妈妈的带领下,韩桢将整个樊楼逛了一圈。

    到底是赵佶的手笔,五座高楼修建的美轮美奂,极尽奢华。

    随便一间雅间中的地毯,都高达上千贯。

    韩桢问道:“修建这座樊楼没少花钱罢?”

    田妈妈答道:“奴也不是很清楚,但七八百万贯总是有的。”

    韩桢又问:“据说正楼顶层,可远眺皇城?”

    闻言,田妈妈心头一紧,拿不准韩桢是甚么意思,语气忐忑道:“确实如此。”

    “去看看。”

    韩桢吩咐一句。

    一路来到正楼的五楼,推开窗户,正对着不远处的皇城。

    站在窗前,整个皇城尽入眼帘,连东华门城楼之上的禁军,都看的一清二楚。

    田妈妈悄悄打量了一眼韩桢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解释道:“陛下,四楼与五楼平日里封存着,除圣上旨意之外,任何人不得踏足,违者按重罪论处。”

    “嗯。”

    韩桢随口的应了一声,忽地指向一处宫殿,问道:“诸位爱卿,这处可是垂拱殿?”

    一众大臣凑上前看了看,吴敏答道:“陛下,乃是延和殿。”

    赵霆立刻会意,躬身道:“大内禁中乃圣人居所,岂容他人窥觑,臣请奏,拆除樊楼四楼与五楼!”

    “臣附议。”

    吴敏、谢鼎等人也都纷纷开口,表示赞同。

    “既如此,那便拆了罢。”

    韩桢点点头,而后轻笑道:“早就听闻樊楼梨花白和龙凤青的大名,今日倒要好好品鉴一番。”

    “奴婢遵命。”

    田妈妈行了个万福礼,转身退下。

    “坐。”

    韩桢招呼一声,率先坐在主位上。

    待他落座,赵霆等人这才纷纷落座。

    合食制虽在唐朝就已经普及开来,但分餐制依旧保留着。

    比如皇帝宴请群臣之时,又或是各大酒楼雅间之中。

    不多时,雅间门被推开,一名女子款款走来,身后还跟着两名婢女。

    女子相貌平平无奇,却有股子独特的气质,似兰花般清新淡雅。

    婢女手中托着银盘,盛放着各色点茶工具,细数之下竟有十二种之多。

    “见过陛下。”

    女子盈盈一拜,而后跪坐于地,两名婢女立刻将托盘放下,摆放整齐。

    左手边下沿的吴敏介绍道:“陛下,此女名唤沈秋,乃是京师的茶艺大家,融百家之所长,技艺出神入化。在马行街经营一间茶肆,每每点茶,必引来无数茶客围观。”

    茶对于宋时百姓来说,是生活中不必可少的必需品。

    各种茶艺大家,茶典古籍层出不穷。

    苏东坡亦是此道大家,独创的西蜀煎茶法,曾风靡一时。

    沈秋的动作不紧不慢,带着一股韵味。

    谢鼎等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沈秋,时不时轻抚胡须,面带享受之色。

    观看点茶的过程,亦是品茶的重要一环。

    韩桢心头不由感慨,在雅这方面,老祖宗当真是玩到了极致。

    分团、烤茶、碾茶、研磨、筛罗、调香、次灼……等一系列工序后,一杯茶终于完成了。

    “陛下,请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