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第464章、自寻取死之道(3/4)

让明军轻易到达九州而无后顾之忧!仅从对马岛那边过来,途中的尼子氏、大内氏可不会坐视!让他们顶在前头!如今大明已经有了讨伐日本之意,也有不少人不再畏惧惹恼大明。我听说,已经有浪人出海,想让大明不得安宁,首尾难顾!”

    刚刚大致平定了内乱的萨摩武士们,开始筹备着偷袭琉球。

    大风暴当前,有些惯常便蓄养海盗劫掠财富的人,也准备更无遮掩地搞事。

    如果搞出来什么大动静,在群雄之间反不失豪杰之名,也许便在乱世之中冒头呢?

    农业和渔业都很一般的琉球,这么多年依靠转口贸易其实积攒了不少财富。

    虽然随着大明大兴海贸而地位有所下降,历史上更是在隆庆开关后真实地陷入了衰落、财政无以为继,但琉球现在就开始提前面临危机、提前被萨摩入侵。

    这一次是因为别的原因。

    这一次之后,琉球也不会成为将来日本的冲绳。

    这一切,已经到达了宁波的尚元和毛龙吟并不知道。

    他们正在感慨于宁波双屿港的繁华。

    而在双屿港的岛上,三个年轻人也刚刚抵达这边。

    看到封舟入港,朱载墌惊异地问:“那是琉球的使臣?”

    张居正瞧了瞧那些人的服饰,点了点头:“去年万寿大典上,琉球使臣正是穿成那样。”

    戚继光则提醒了一下:“大哥二哥,听说双屿岛上鱼龙混杂,还是小心为上。咱们三人一路上已经被盯上过四回了!”

    张居正笑了笑:“元敬武艺高强,那不是都有惊无险吗?”

    戚继光无奈:“这双屿岛可不比陆上。小弟听说,这里是有自南洋买了火铳私藏着的歹人的!”

    “……说得也对。我们三个看着年轻,又自有气度,看着确实像在外游历懵懂无知的富家子弟。先寻个旅舍安顿下来,见识一下如今海贸之盛便从福建陆上去广东吧。若不是海师正在台元剿匪,不少匪贼流窜附近,自海上去广东倒是最好。”

    戚继光服了:“这双屿岛也不该来!小弟就算身手再好,若是海船遇了风浪又能奈何?”

    张居正却不同意:“恩师他老人家,必定是盼着明兄能有些胆气的。再说,原本也是准备坐海运局的大船,更会请元敬兄弟先提前安排好,哪会有什么大问题?”

    朱载墌点了点头:“无碍,张风说得对,我岂能不见识一下海疆?要知道父亲那里,常常提到海防、海贸之要!”

    他们在双屿岛上开始“体察”大明海贸,在海洋的东南面,有前往琉球贸易的商船,也有他们雇佣的海上长城公司护卫舰船。

    而浩渺的海上,也有已经被指名道姓为“罪酋”的细川氏、大内氏及一些其他有心人派出的海盗们,想往朝鲜、对马岛、琉球甚至大明偷袭,在海上劫掠财富。

    大战当前,多一些财富,就多一份实力,多一份名声。

    朝鲜也派出了资格够重的大臣:在大小尹之争中、甚至在小尹兄弟俩之间目前都已经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尹元老。

    而小尹兄弟本来力主派出王世子,在尹任的全力反对下没能促成这件事。

    王世子如果在途中出了什么问题,那朝鲜王储就不用争了。

    最后,还是海安君李被派了出来。

    两人刚刚抵达九连城,身后就传来消息:荠浦港再现倭乱,尹元衡请派兵平乱。

    尹元老既盼着弟弟能够借机拉拢一些将领,又担心弟弟的实力更加强大。

    这上国之行,一别朝鲜数月,不知回去后是不是局面又会被动一些。

    他看了看与王位不可能有关、这些年里只是辅助打理李怿设的王业局的李,脸上带了些笑容:“上国天子早年便对殿下多有赞赏,这一次到上国都城,还请殿下多多美言。此前王上受奸臣蒙蔽蛊惑,竟有向上国请兵清君侧之失礼举措。如今我亲为使臣,自辩之余若有殿下美言为证,待归国后,殿下在王业局自然更加稳如泰山。”

    李心中其实触动很大。

    父亲都被逼迫得要向大明求助了,可见处境何其凶险。

    他虽然身在王业局,但与大明边贸的事,先是金安老把持;金安老一家身死族灭后,如今又被小尹兄弟把持。

    李名义上在督管王业局,实则还不是只能做个甩手掌柜。每年呈上来的账目,他只是直接署印而已,如何能真正管事?

    眼下尹元老是允诺他回去之后的利益吗?

    他其实本就起不到作用……

    至于在大明天子面前美言小尹兄弟之“忠”……李想起许久不见的大明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