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160章 一个时代结束了(这章后半部分写的贼精彩!七千字章)(5/5)

>    蹊跷的是,弘治帝也未严惩栽赃案的实施者刘文泰,只将他逐出太医院。

    更未追究栽赃案的总后台阁员丘濬。

    五日之后,王恕上折请辞。弘治帝准许。但既不赐他敕书,也不赐他保留原俸。没有任何功勋老臣致仕该有的待遇。

    这日,京城南郊。长亭古道、夕阳芳草。

    王恕准备乘坐马车踏上返乡的旅途。

    他赫然想起,成化二十二年的冬天,就是在此地,他告诉龙潜东宫的太子朱祐樘:“亲贤臣,远小人,此前汉之所以兴隆也”。

    弘治帝登基后就是这么做的。大明终于有了兴盛的迹象。这让他万分欣慰。

    来送王恕归乡的人,足有两三百人!

    王恕望向李东阳、刘健、谢迁、杨廷和、杨一清等人。

    他自言道:“长江后浪推前浪。愿一代更比一代强。”

    钱能、马文升、常风亦在送别的人群之中。

    钱能笑骂道:“老王八蛋,你要回乡了,我心里难受的很!”

    王恕不甘示弱:“贱骨头,你就是被我打得轻了!在云南的时候,我把你打得半个月下不来床。我致仕,你应该兴高采烈才对。”

    钱能是性情中人,一时没忍住,竟然“呜呜呜”的哭了起来。

    王恕叹了声:“唉。贱骨头,在宫里伺候好皇上,管好厂卫。有空多给我这个老王八蛋写信。”

    “别哭哭啼啼作小女儿状了。让旁人看了去,会说你不男不女。”

    钱能破涕为笑:“老子本来就不男不女,还怕旁人说?”

    转头王恕又看向马文升:“马兄,我的辞官折里举荐你接任吏部尚书。这几日应该会有旨意。”

    “你要替皇上管好吏部。选官之事,关乎社稷根本。”

    马文升拱手:“你放心。我定当以你为楷模,尽职尽责。”

    王恕又看向常风:“你是皇上袖中一柄锋利的匕首。”

    “皇上治国,不仅需要我、马文升这样的天子正道剑。同时也需要你这样能藏于袖中,削金断玉的匕首。”

    “希望你心中时刻装着四个字。”

    常风问:“敢问王部堂,哪四个字?”

    王恕的回答振聋发聩:“黎民苍生!”

    常风道:“下官牢记王公教诲!”

    钱能抱怨:“皇上竟没给你这个一代名臣赐敕书,保留原俸.”

    王恕笑道:“我这六年来替皇上贬、降、革了那么多庸官。总要让他们和他们身后的那些人出口气。”

    “皇上不赐给我敕书、原俸,是在安抚那些人。”

    “皇上的做法是对的。明君不仅要行雷霆手段,还要适时的安抚人心。”

    “千万人吾往矣!为了黎民苍生,我可以连命都不要。又怎会计较区区敕书、原俸?”

    说完,王恕拱手朝着来送别的众人说:“诸位,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此归陕西,乃叶落归根。属善始善终。”

    “愿诸位在京恪尽职守,辅佐明君。为万世开太平景象,百姓安居乐业,大明皇朝兴盛万年!”

    说完,王恕登上了马车。

    钱能高呼一声:“王公,走好!”

    两百多名官员齐声高呼:“王公,走好!”

    载着王恕的马车,消失在了夕阳余晖中。

    属于王恕的时代结束了。弘治三君子,朝堂仅存其二。

    接下来,将是弘治内阁三杰的时代。

    史书之中,好人通常没有好报。

    王恕是个例外。

    他归乡安养,没了案牍之劳,百病全消。他活到了正德三年,以九十三岁高龄无疾而终。

    正德帝追赠其左柱国、太师,谥号“端毅”。

    按照谥法,守礼执义曰端;圣修式化曰端;严恭莅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

    能安兆民曰毅;护佑社稷曰毅;务德不争曰毅;思善无逸曰毅。

    王恕是个好人,也是个好官

    (本章完)

    【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