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172章 闹鬼的长官司(五千字章)(3/4)

   孙龟寿所说,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人需要「被需要」。

    常风笑道:「这么说,老寿星愿意担任钦差副使了。我虽官职比你高,阅历却远不及你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咱们此去贵州,名为上下级。我还是要多多向你讨教。」

    孙龟寿谦卑的说:「常佥事过谦了。」

    常风又望向了王妙心:「王镇抚使,我要跟你商量一件事。」

    常风这回打算借着公事办一件私事——帮九夫人的一百多土家族人彻底解决锦衣卫员额问题。

    王妙心道:「什么事常爷吩咐就行了。谈何商量不商量的。」

    常风道:「黔东南的土家人很多。此去办差,我需要一批精通土家话的干练之人。」

    「你知道,你小嫂子在京城有一百多土家族人。」

    「他们属于湘西土家,又久居京城,一向跟黔地土家没有瓜葛。」看書菈

    「但他们会说土语。这些年他们混在兵马司、顺天府充当锦衣卫的耳目,也算称职。他们对锦衣卫是忠诚的。」

    「做事名正则言顺。让他们跟着我去黔东南查案、推行改土归流。总要给人家一个名分......」

    王妙心这个「小国手」是多聪明的人?立马明白了常风的意图。

    当初南镇抚使这个位子,是常风让给王妙心的。常风的面子他不能不给。

    王妙心主动打断了常风:「这几年吏部大搞裁汰。我们南镇抚司也该搞搞裁汰。」

    「有些靖难勋贵家的子弟,占着卫里员额不当差,白拿俸禄。是时候清一清了。」

    「南镇抚司这边估计能清出一百多个员额。将这些员额实授给精干耳目顺理成章。」

    常风满意的点了点头。王妙心表了态,那些土家汉子就从无员额的耳目,摇身一变成了正儿八经有员额的校尉、力士。

    常风心中暗道:不愧

    是小国手啊。就是会办事。

    徐胖子道:「常爷,我是你的跟腚虫。这些年一向是你去哪儿,我去哪儿。这趟也不例外。」

    「嘿嘿,我还没试过黔疆的异族女人呢。」

    常风尴尬的咳嗽了声:「咱们是去替朝廷办差。你若在办差的空闲之余查风问俗,倒也无所谓。」

    孙龟寿是个老不正经,八十四岁的老头竟跟徐胖子交流起女人来了:「宣德五年,我去黔东南办过一次差。」

    「那里的异族女子不同于汉女,生性豪放。我跟一个侗女有过一段露水情缘。」

    「回想起来,床榻之上真是妙不可言啊!」

    徐胖子掐着手指算:「宣德五年,那是多少年前了?」

    孙龟寿捋了捋白胡须:「六十四年前。」

    徐胖子「扑哧」笑出了声:「老寿星,好汉不提当年勇啊!何况你这个‘当年都过了一个甲子了!」

    傍晚时分,常风回了府,跟家里人说了要去黔东南办差的事。

    刘笑嫣有些不舍:「去年你出京治水八个多月。这刚开春又要去贵州。」

    「我知道皇上是要历练你。可贵州......也太远了。」

    常风道:「我也舍不得你们啊。奈何皇命难违。你们在京好好保重。」

    转头常风又对九夫人说:「对了,跟你说个好消息。自今日起,你的一百土家族人不再是锦衣卫的耳目了。」

    九夫人皱眉:「这算什么好消息。我可不想看到他们丢了差事重操旧业。」

    常风笑道:「你这人总是心急,不听人把话说完。王妙心已经答应了,给他们一百个南镇抚司员额。」

    「今后,他们就是锦衣卫里正经的校尉、力士了!」

    「要搁在成化年间万通当权那会儿,一百个员额值八万两银子呢!」

    九夫人听了这话愣在了当场。随后一拍手:「噫!好!这下兄弟们总算端上了摔不烂、打不碎的铁饭碗,不,金饭碗!」

    常风伸出了手:「要不要我扇你两巴掌,省得你被喜痰迷了心窍?」

    九夫人道:「去你的吧!这一趟我陪你一起去黔地。」

    「我是土家人。黔地的苗人、侗人、彝人我不敢说,跟土家人打交道时我帮得上忙。」

    别看以前九夫人称常风为「阿哥」,其实她比常风大一岁。今年恰好迈入三十如虎的门槛。

    去年常风出京八个月,她夜深人静时屡屡感觉寂寞难耐。常常半夜去厨房寻茄子、胡瓜垫饥。

    这回离京去黔疆办差,少说也要小一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