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183章 查我常风的账?(五千字章)(3/4)

你是糊涂!本宫知道你贪财。拿些底下人的孝敬,本宫并不反对。无根之人,总要攒些银子防老。”

    “可今日,你竟撺掇本宫干政!本宫若成了第二个万贞儿,你就成了第二个尚铭!”

    “尚铭是什么下场,你应该比本宫清楚!”

    李广万万没想到,他触碰到了张皇后的底线、逆鳞。

    他还是不够了解张皇后。张皇后这人,属于典型的轻小节而有大义。

    李广“梆梆梆”磕头。张皇后见他一头白发,有些可怜他:“罢了。你刚才的那些话,本宫就当没听过。”

    “以后别再犯这等糊涂!”

    张皇后离开了前广庭。

    李广心道:完了,看来皇后这条路走不通。那只能另觅他途,把刘璋捧上阁员宝座。

    翌日,锦衣卫。

    钱宁找到了常风:“常爷,咱们的耳目打探到,昨日有人去了李广公公的外宅.”

    常风皱眉:“按照规矩,锦衣卫不得监视宫内少监以上。你怎么敢往李广公公的外宅附近放耳目?”

    钱宁解释:“属下怎么敢监视李广公公。”

    “是工部尚书刘璋那边的耳目,发现刘璋换了便服,坐着一顶小轿出府。身后的仆人还抬着几个大箱子。”

    “耳目觉得蹊跷,就跟了上去。一直跟到了李公公外宅。“

    “耳目还看到,李公公跟刘璋进了宅子东面的桃花林。一些小宦官,往桃花林里抬了一张祭桌,还有黄纸、肥鸡、香烛之类。”

    “耳目判断,李公公应该是跟刘璋结拜了。”

    锦衣卫的耳目果然神通广大,而且心思缜密。竟判断出了李、刘二人结拜之事。

    常风没有说话,坐在椅子上若有所思。

    刘笑嫣跟他说,刘璋最近变卖夫人首饰,似乎是在凑银子谋阁员缺儿。

    今日钱宁又说,刘璋跟李广结拜。

    两件事串联起来,常风得出了一个结论:刘璋勾结内监图谋升迁。且二人很可能结成了同盟。

    然而,此事没有证据。锦衣卫不像御史,可以风闻言事。

    向皇上禀报百官不法情事,一定要有证据。

    常风打定主意,先静观其变就是。

    御史常风吩咐钱宁:“盯牢了刘璋。在新阁员人选昭告天下之前,刘璋每日吃过那些饭食,睡过哪个小妾,我都要一清二楚。”

    钱宁问:“那李公公那边要不要”

    常风摇头:“锦衣卫无权监视少监以上宫人,这是规矩。规矩不能破。”

    “李公公是皇后娘娘身边的第一红人。咱们轻易动不得。除非.他干下了大逆不道之事。”

    钱宁拱手:“成。我义父也是这个意思。”

    就在此时,石文义气鼓鼓的走了进来:“常爷,出事了!”

    常风问:“哦?什么事?”

    石文义将一封公文呈上。

    原来是李东阳、刘大夏、谢迁三人联名上折,建议弘治帝下旨,由户部牵头查锦衣卫的私库。弘治帝恩准,派三人明日前来查账。

    查账的理由很充分:锦衣卫亦属武官衙门。历年账目不清,自该有个交待。

    常风哭笑不得:“入阁的关键时刻,李东阳弄这幺蛾子作什么。这三位跟我关系都不错,都是能臣,就是太爱较真了!”

    无论古今中外的情报机构,账目不清都是通病。

    办秘密差事,岂能没有秘密资金。资金流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石文义怒道:“这三人吃饱了撑的,竟要来查咱们锦衣卫的账。”

    常风如今是锦衣卫的大掌柜。这事他自然要管。

    他起身:“走,去一趟私库。”

    锦衣卫的私库,就设在北镇抚司档房边上。明晃晃的,丝毫不避讳。

    谁能想到有人会查锦衣卫的账?

    常风来到了私库。

    管库的司账百户绰号大算盘。人如其名,是个算盘精。

    常风问大算盘:“私库存银多少?”

    大算盘答:“共计白银五万两,另有三百两黄金。”

    锦衣卫这些年抄家,都是二十取一收入私库,不是个小数目。

    虽供养耳目、收买敌国人员开支庞大,但依旧存银不少。

    常风又问:“账目呢?有多少箱?”

    大算盘答:“近十年的收支账目共有十三箱,六百五十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