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205章 李广案终(万字章)(4/8)



    常风道:“公公自古好威名啊。不过张公公的威名不是假威名,而是真威名。”

    “他天生勇武,颇有领兵之才。王恕、马文升曾评价他是‘壮士张’。”

    “司礼监里多个懂带兵打仗的秉笔,远强过多个只懂勾心斗角,聚敛钱财的秉笔。”

    徐胖子插话:“张公公的确勇武。我艸!上回在东厂演武场,他开了一张五石弓。”

    “我这个锦衣卫里出了名的二百多斤的大力士都自愧不如。”

    张永无论人品、能力都是公认一等一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张永最好的朋友是远在陕西养马的杨一清。

    常风笑道:“至于刘瑾。他六岁入宫。在宫里当了整整四十多年差。前三十年一直官途不畅。”

    “这一回,也该轮到他官运恒通,晋身太监了。”

    钱宁笑道:“刘瑾是常爷您的老侄子。他升了官,您脸上也有光啊。”

    常风微微点头:“是啊。我们都是老内相的人。我巴不得他风风光光的。”

    徐胖子边啃着一颗油果子,边说:“刘瑾拿着糖糖是真不错。去年夏天糖糖随口说馋油炸知了。”

    “刘瑾堂堂一个宫里的监丞,竟大热天顶着大日头,扛着裹面筋的长竹竿,满皇宫给糖糖黏知了。”

    “最后攒了五百个倒霉的知了,放在冰鉴里,送到了郡主府。”

    常风感慨:“刘瑾嘴上称糖糖小姑姑。其实我心里清楚,他把她当成了女儿啊!”

    众人闲聊了一个时辰。

    石文义兴冲冲的走了过来,手里拿着厚厚四本账册:“常爷,李广这厮真是毫不避讳,他收受贿赂也好,与民争利也罢,全记了明账。”

    常风接过账册翻了翻,上面都是某年某月某日,某官送“白米”若干石,“黄米”若干石之类。

    朝野皆知,这是给李广行贿的隐语。白米是白银,黄米是黄金。

    常风道:“让丁大算盘过来。统下总数。”

    司账百户丁大算盘走了过来,常风给他让了座。

    丁大算盘放下吃饭的家伙,算盘珠拨得飞快。

    尽管丁大算盘业务娴熟,李广海量的纳贿账目还是让他算了整整一个时辰。

    一个时辰罢。丁大算盘一指算盘珠:“李广家财,银子总数三十一万两。黄金一万两。”

    常风吃惊不已:“这么多?”

    要知道,成化二十二年时,常风从蔡侍郎府邸抄出三万两赃银,都算是天文数字了。

    那时皇帝的内承运库不过存银三万两而已。

    自弘治帝登基后这十二年,大明现盛世光景,江南商业兴起。

    商业兴起导致的连锁反应,便是走私贸易更加猖獗。

    数目庞大的倭国白银、西洋白银,流入了大明。导致大明的白银流通量逐年增加。

    饶是如此,一个司礼监秉笔敛银几十万两,还是有些耸人听闻。

    徐胖子惊呼:“我艸他娘的。这李广真能捞啊!”

    李广这么大的府邸,抄起来自然费劲。

    整整一天,石文义只完成了“抄家八藏”中的窖、壁、檐三藏。

    抄出银票、现银共计五万两,黄金一千两。

    距李广的账目数字还差得远。

    傍晚时分,常风安排好值夜事宜,刚要离开李广外宅回家,内阁阁员李东阳来了。

    李东阳朝着常风一拱手:“常爷,你发财啊。”

    常风笑道:“这话可不能乱说。是朝廷发财。”

    李东阳点点头:“对,朝廷发财。怎么样,抄出了多少银子?”

    常风答:“银票、现银五万。黄金一千。”

    李东阳一拍手:“噫!好!今年春,鞑靼小王子有侵占贺兰山之意。西北军情如火,需要海量的军饷钱粮。”

    “这笔意外之财,能解一解户部的燃眉之急。”

    常风问:“皇上有旨意,将李广家财没入太仓国库嘛?”

    李东阳正色道:“皇上口谕。罪宦李广府邸金、银,尽数入太仓国库。其余田产、珍宝等项,一律变卖,亦入国库。”

    常风惊讶:“一两不进内库?”

    李东阳发自肺腑的说:“当今万岁是千古明君。从不考虑内库存银的多寡。只考虑国库。”

    “常风,你真有本事啊。一天就抄出白银五万,黄金一千。不愧是抄家总旗出身。”

    常风微微摇头:“这点钱,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