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真是个苦命的孩子啊!”
刘笑嫣道:“谁说不是呢?本来他爹在成阳侯家当仆人,一个月也有五六两的月银。在京城中算得上丰衣足食的人家了。”
“谁能想到竟遭了如此劫难这孩子断了男根,今后就成了中人。刘公公能不能行行好,将他带进宫中做内宦。”
刘瑾很会说话:“小事一桩!小婶婶这是给我积德行善的机会呢!”
“赶巧,皇上登基后对各地藩王屡屡示恩。给藩王们赐了不少宫女、宦官。”
“这不,昨日皇上又颁了旨意。今年第三次赏赐各地藩王。我看就让他去湖广的兴王府当差吧。”
“明日让这小娃跟他爹娘去一趟我外宅。我领他去内官监给他挂牌子。”
常风接话:“兴王府我熟啊。我麾下的陆松就在兴王府呢。我给他写封信,让他照顾照顾这可怜的娃。”
刘瑾道:“成嘞。”
刘瑾这一年来,受人所托往湖广的兴王府送了两个小内宦。
一个是钱能所托,送往兴王府的黄锦。
一个是刘笑嫣所托,送往兴王府的吕芳。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吃完了小年饭。
刘瑾道:“小叔叔,可否书房一叙?”
常风点点头,跟着刘瑾来到了书房。
刘瑾道:“有些话,皇上不便直接说予你。只能我转述。”
“明年开了春,皇上要对朝廷上的那些文官们动手。到时你要做皇上的匕首。但皇上不打算杀人,只打算让他们卷铺盖卷滚蛋。”
“皇上说了‘毕竟君臣一场、师徒一场,要让别人活’。”
常风道:“皇上真乃仁慈之君。”
刘瑾话锋一转:“不过,在动手之前,皇上需要完成一件重要的事。”
常风脱口而出:“你是说大婚?”
刘瑾点点头:“没错。照咱汉家王朝的规矩,少年天子只有大婚之后才能正式亲政。”
“现而今,刘健、李东阳、谢迁还是辅政大臣。朝政上皇上根本说了不算。所以,过完年后的当务之急就是为皇上择一位贤惠的皇后。”
“此事若交给礼部办.刘健、谢迁又要作梗。”
“想当初太后娘娘入宫,是小叔叔你一手操持的。如今皇后甄选的事,皇上跟太后商量了下,还是交给你办。”
常风皱眉:“皇上的意思是,让锦衣卫负责选后?这不合礼法吧?此事一向是礼部负责的。”
刘瑾笑道:“这就要小叔叔你想办法,让不合礼法的事变得合礼法了。”
正德帝似乎给了常风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锦衣卫负责选后此事一旦传了出去,文官们不得疯了?
再说,锦衣卫选后怎么可能合礼法?
常风满面愁容:“这不好办啊。”
刘瑾适时给常风戴上了高帽:“皇上说了‘朕的姨父最擅长将不好办之事变得好办’。”
“大婚之事是皇上从文官手中拿回权力的关键一步。小叔叔就不要推脱了。”
常风只得道:“好吧,容我想想办法。”
七日之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正德元年的春节悄然而至。
改元是大事。正德帝参加祭祀之类的繁琐礼仪自然是少不了的。
随行护卫的事,自然全部由常风一手抓。
忙到了正月十五上元节,常风总算松了一口气。大部分的祭祀、典仪终于结束。一切顺顺利利。
正德帝祭宗庙那天,京城上空还出现了七彩祥云,天赐吉兆。朝廷内外皆是欢喜。
这日,正德帝在乾清宫中召见常风。
这半个月可把小皇帝给累坏了。正德帝几乎是半躺在龙椅上,对常风面授机宜。
若刘健、谢迁、李东阳在场,一定会训斥正德帝不注意威仪。
正德帝笑道:“两件事。那个亚三着实有趣。朕打算让他进你们锦衣卫当个大汉将军。这样一来,他就能名正言顺的常伴朕左右。”
常风道:“臣明日就给亚三在锦衣卫入册、给腰牌。”
正德帝似乎有意在常风面前炫耀:“这几日晚间,朕没少跟亚三学佛朗机话。常卿,你知道佛朗机话‘钱’怎么说?‘你出多少钱’怎么说?‘我要跟你做生意’怎么说,‘幸会’怎么说?”
常风哭笑不得:“臣学识浅薄,臣不知。”
正德帝跟常风说起了佛朗机话:“‘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