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第298章 十月初七,大婚(3/4)

br>    李东阳换得是蟒服。常风换得是飞鱼服。

    蟒服是大明最高级别的赐服,其尊贵程度仅次于皇帝所传龙袍。为宗室、大明宰辅、内使监宦等蒙恩特赏的最高赐服。

    《明史·舆服志》记载:赐蟒,文武一品官员所不易得也。

    在大明,文官一品本来就是个稀罕物。文官一品赐蟒服更是稀罕物中的稀罕物。

    刘健当了这么多年内阁首辅,都没能受赐蟒服。

    正德帝却在大婚前赐了次辅李东阳蟒服,对外传递的信号再明显不过。

    二人换好赐服,上得两匹高头大马。带着大汉将军仪仗、彩舆、太常寺乐工直奔夏冬月暂居的地方,定国公府。

    迎亲途中,太常寺乐工奏的其实不是什么大雅之乐。就是普通的“滴沥耷拉滴沥耷拉”吹喇叭。跟百姓家接亲吹一个调调。

    定国公府内。

    刘笑嫣一边泪流满面,一边帮夏冬月打扮好,换好了翟服。

    明随周礼,皇后翟服为青色,上绘九行翚翟纹。衣带同为青色。玉佩、绶囊与太子制相同。

    脚上则是青袜、金饰舄鞋。

    但夏冬月只穿了翟服,未戴九龙四凤冠。戴冠正式名称是“加冕”。加冕礼要在奉天门前广庭进行。

    上彩舆之前,义母女之间自然又是一番哭哭啼啼,情感泛滥。

    夏冬月的泪是发自真心。刘笑嫣的泪,九分半假,半分真。几乎都是硬挤出来的。

    夏冬月在八名女官的引领下,上得彩舆。

    李东阳扯着嗓子,高喊一声:“皇后入舆,凤驾入宫!”

    冗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直奔皇宫而去。

    辰时正刻。朝阳的光撒遍了奉天门前广庭。

    夏冬月在前,李东阳、常风紧随其后,进得前广庭。

    夏冬月给正德帝行了叩拜大礼。

    主婚官王华高声念礼词“经国之道,正家为本。夫妇之伦,乾坤之义”

    洋洋千言的礼词念完,王华退下。

    大礼官李东阳高声道:“将中军都督同知夏儒所递贺表送至司礼监!”

    一名大汉将军上前,接过皇帝老丈人夏儒的贺表,转向司礼监的方向。

    传制官常风接过一道黄绢布圣旨,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中军都督夏儒之女夏冬月,贤良淑德、品性高洁.兹册封为皇后。钦此。”

    一众文武官员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宣读制谕结束。李东阳高喊道:“行加冕礼!”

    两名女官走到了夏冬月面前。将九龙四凤冠戴在了夏冬月的头上。

    加冕礼结束,李东阳又道:“行册封礼!”

    一名礼部官员手捧皇后金册,来到李东阳面前。李东阳接过皇后金册,双手跪地奉给夏冬月。

    夏冬月接了金册,交给身旁的女官置于册案之上。

    自此刻起,夏冬月正式小野鸡变凤凰,成为了大明国母。

    太常寺的乐公奏响了雅乐。这次可不是滴沥耷拉吹喇叭,而是正儿八经的钟鼓大乐。

    李东阳引着夏皇后在香案前四拜。

    四拜完成。王华高喊道:“皇上,皇后至太庙,拜谒列祖列宗。”

    正德帝跟夏冬月携手上了辇车,辇车向着东南方的太庙行进。百官则跟随在辇车之后。

    二人在太庙拜谒了列祖列宗,回到了乾清宫。

    一系列繁琐的仪式过后已近午时。

    在这些繁琐仪式当中,正德帝和夏冬月宛如两个工具人。没有任何言语交流。

    接下来,终于到了最紧张刺激的环节——入洞房了。

    无论百姓家还是皇家,洞房都是婚礼的最后一步。

    正德帝和夏皇后先换了常服。夏皇后头戴双凤翊龙冠,身穿大衫、霞帔、鞠衣。

    正德帝则头戴乌纱折角向上巾,身穿盘领窄袖袍。

    二人在寝宫中东西对坐。其余文武官员则去了奉天殿吃喜酒,哦不对,是行大宴礼。

    执事官刘瑾举着一个放满菜蔬的大俎,放在正德帝和夏皇后中间。

    宫女将酒倒入瓠瓢之中。瓠瓢是合卺礼的酒具。

    刘瑾喊道:“请皇上、皇后行合卺礼!”

    合卺礼并不是交杯酒。而是夫妻对饮。

    当然,也不是上来就哐哐一顿喝,极为讲究。

    二人先对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