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第537章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5/6)

  正好他们也有力气。

    冬天河谷行省的异种数量急剧下降,很多怪物都跑去冬眠了。在春季的浪潮来临之前,楚光也得给这些精力旺盛的小玩家们找些事情做,免得他们无聊了到处搞事情。

    见到那些避难所居民们都撸起袖子帮忙,曙光城的居民们也纷纷上去帮忙,有的扶梯子,有的递铲子。

    今年的冬天确实比去年要暖多了。

    除了联盟内部的事务,楚光一直在紧紧盯着隔壁的邻居。

    倒不是算计着捡漏,而是怕这屎盆子炸了。

    目前大概有两百多名玩家在巨石城,他们偶尔会把在巨石城的见闻发到官网上。

    这些玩家就像是插在巨石城的一只只眼,楚光已经嘱咐小柒,将这些帖子汇总整理成册,从中筛选一些置信度高的线索。

    根据小柒整理出来的情报,巨石城的情况远比他预期中夸张的多。

    如果说联盟的外债正以几何倍的速度扩张,那么巨石城的通胀已经几乎快要没过了那座高耸的外墙。

    毫无疑问,墨尔文已经按不住通胀了。

    自从工业区的那场骚动之后,虚假的繁荣如同雪崩一样爆发,楚光预测的那个导火索终究还是被点燃了。

    面对这场看不到源头的危机,墨尔文并不是毫无作为,但他能打出去的牌确实不多。

    黔驴技穷的他在使出浑身解数都于事无补之后,只能拉上市政厅的杜隆,以不太聪明的行政干预手段去插手工业区的生产。

    比如,强行截留了一批本应该送去联盟交付订单的货物,把中间产物强行送去自家产业链的下游,或者把成品直接送去商店,总之优先把巨石城的货架给填满。

    联盟的工厂是无所谓的。

    联盟工业部早早发布了预警,告诉大伙儿们要提前做好预防「地震」的准备,加快产业的替代,尽可能从巨石城之外的地方采购中间产品,避免对方违约引起连锁反应。

    而巨石城工业区的工厂主们可就苦了。

    本来大批熟练工被关进监狱和工人们的集体摆烂,就让他们的流水线几乎停摆。

    如今老爷们可算想起来货架上的东西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了,却又不肯开动小脑想一想,只拿出来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偏方。

    他们当然可以停止交付联盟的订单,优先满足巨石城的货架,但前提是有人能替他们把违约金付了。

    可惜墨尔文行长和杜隆厅长似乎既不愿意替他们交违约金,又不愿意补原材料通胀的差价,甚至还要求他们用低于成本的价格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了,并且先前借他们拿去扩大生产的贷款也不能停。

    那怎么行?!

    他们本来就没多少油水了,现在还要拿为数不多的利润——甚至倒贴钱,去替墨尔文老爷们压「经济过热」产生的恶行通胀。

    联盟虽然也割自家工厂的韭菜,但人家收割是讲章法的,是有组织有纪律的,至少不会劈头盖脸地一顿咣咣乱砍。

    工业区的奸商们被逼无奈,只能各显神通,有门路的找门路,绕开市政厅的规定把禁售的货物偷偷卖到邻居家,反正墨尔文行长和杜隆厅长肯定都不敢截留希德老爷的货物。

    没有门路的只能认栽了,但认栽不等于认亏,生产资料到底在奸商们的手上。他们卖不出去牛奶能把牛奶倒了,不让倒就把牛杀了吃肉,不让

    用刀子杀就把牛饿死,或者直接把牛拉去邻居家里。

    而杜隆的干预也没有真正奏效,他和墨尔文到底还是低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贪婪」。

    货架很快被一扫而空,当危机被引爆之后,那东西就像黑洞一样,多少物资扔进去都是打水漂。

    本该平价销售的货物变成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和价高者得,而高价获得大批物资的人不会满足于眼前的温饱,他们不但要囤积足够半年的消耗,还要截留一部分拿去卖,把本赚回来。

    连松鼠都知道囤积比自己体积庞大数倍的松果过冬,更何况是更贪婪的人。肥皂和香肠最先成了硬通货,紧接着是香烟和酒。实在买不到硬通货的,就把花不出去的筹码兑换成别的东西,比如债券或者增长强劲的币。

    流通在巨壁之内的筹码,比巨壁之内的商品加起来还要多无数倍,无处可去的热钱就像蟑螂一样到处乱窜。

    当然,所有的一切投资都比不上稳健的银币。

    巨壁的外面忽然多了一些兜售食品的小商贩,他们都是联盟的行商,他们不要越来越多的筹码,只收购买力稳定的银币。

    巨石城中的有钱人们,往往得先去黑市用装满一口袋的筹码换成几枚银币,然后再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