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为一子而失天下,糊涂!(1/2)

    平阳坝,位于茅麓山西南五十里许,距离巴东城也五十里距离。

    此地为四川绿营抚剿总兵梁加琦部驻地。

    前不久,正是梁加琦奉提督郑蛟麟之命率兵突然进驻巴东城,使得湖广方面瞬间紧张,以为四川绿营要反。

    如果不是平西王特使刘玄初携王爷亲笔信快马赶至,四川几万精兵可能真的要反。

    因为四川绿营忠于吴三桂的将领们已然制定两个战略方向。

    一是攻占荆州、武昌,下金陵,扼长江,绝南北通道;

    二是出巴蜀,据汉中,塞崤函自固。

    前者是都统吴国贵提出。

    方案意在平西王主力未至前先行封锁长江,切断南北清军呼应,断其漕运,待平西王大军赶至湖广后,主力由襄阳直接北上中原,攻掠下游的吴军则沿江淮北上。

    一东一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会师燕京,一战先决燕京归属。

    只要能拿下燕京,各地清军包括福建、广东二位王爷都不足为虑。

    后者是四川总兵谭弘提出。

    其认为湖广战场不仅有湖广绿营数万主力,也有陕西绿营和西安驻防八旗兵五万人,而四川绿营虽战斗力高于二省旗汉兵马,但提督郑蛟麟能够指挥的兵力不到五万,又有总督李国英牵制,故难以独力承担全局攻略。

    冒然沿江东下不仅会导致兵力分散,更难以凭借这点兵马守住千里长江防线,反给清廷可趁之机。

    故最好的办法就是奇兵攻占汉中,切断陕西清军退路同时断其粮道,令得陕西绿营同西安八旗兵困于夔东不得动弹。

    再以两万兵马自巴东沿江东犯,造成吴军大举袭取荆州、武昌之势。

    湖广绿营为保荆州、武昌不失必定会全线回撤,如此待云贵主力赶至,即可将困在夔东的陕西清军一网打尽。

    再挟大胜之势决战湖广清军并重创之,清廷不仅于西北无兵可用,于湖广更是无兵可派。

    届时十几万大军挥师北上,河南、北直隶根本无兵可阻,集重拳可一举下燕京。

    两个战略意见各有优劣,谁也说不上谁的战略更好。

    有一点却是明确的,仅凭四川绿营这几万人是无法取得决定性战略优势,因而必须等侯云贵主力北上。

    两种意见郑蛟麟都报给了昆明方面,也说明满洲八旗不堪用的事实,恳求平西王为天下苍生计火速起兵,更于等待期间命人秘制军旗,以便随时易帜。

    诸将更是摩拳擦掌,只待平西王令到便大干一场。

    哪知道刘玄初却是带来平西王不得轻举妄动的命令,这道军令如同一桶凉水把都准备割辫子的川军诸将浇了个透心凉。

    谁都想不通这么好的时机,平西王为何不利用!

    马宝更是急的对王爷特使刘玄初道:“王爷这般瞻前顾后,必错失良机,将来再反,不知艰难多少!”

    力主起兵的吴国贵亦叹息道:“此时直捣黄龙定能痛饮,王爷却不令我等起兵,坐失机宜,将来必悔今日之决定。”

    “明亡未久,人心思奋,宜立明后,奉以东征,老臣宿将,无不愿为前驱矣,何以王爷不能果断!”

    说这话的是四川总兵谭弘。

    他虽于三年前与兄弟谭诣杀害大哥谭文降清,却是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

    如今天下大势又有变化,自是蠢蠢欲动。

    四川提督郑蛟麟没有说话,只在那扼腕叹息。

    按他设想只要平西王同意起兵反清,他便第一时间联络茅麓山顺军余部,在共同反清的号召下已陷绝地的顺军余部必会同当年“联明抗清”一样同吴军并肩抗清。

    如此,又得一支助力!

    湖广、陕西二省清军也必因穆里玛兵败动摇,士气军心皆不振之下,川军会同顺军余部联合作战,必能再复大江南北争先反正气象。

    奈何平西王不肯动也!

    没有云贵主力北上接应,光他四川一家有什么用。

    刘玄初乃四川人,并非关宁出身,其早年一直在明蜀王刘文秀帐下为中书,后刘文秀在保宁被吴三桂突袭打败,刘玄初于乱军中被俘,旋投入吴三桂帐下。

    因其足智多谋,与吴帐中另一谋士方光琛一样深得吴三桂器重。

    这次刘玄初虽是奉命前来阻止郑蛟麟、吴国贵、马宝异动,但其本人却是支持于此时起兵反清的,也曾当面劝说吴三桂利用穆里玛兵败这個良机高举明旗,率大军北上逐鹿中原。

    然而方光琛同平西王的女婿胡国柱却坚绝反对“复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