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第141章范永斗为大金立下大功(4/4)

集、货物充盈的盛况,在整个东北都是绝无仅有的。

    但是现在,朝鲜客商的身影几乎绝迹,汉人和蒙古客商也少了许多,给人一种今非昔比的感慨。

    谁叫天不保佑大金呢?

    明明打赢了大凌河之战,马上可以戟指锦州,跃马辽河的时候,老天爷朝着建奴抽了狠狠的一巴掌。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让建奴损失超过三分之一的牛羊,还有至少五分之一的人口,这个损失,可比打三次浑河之战损失更加严重。

    因为牛羊损失,粮草匮乏,整个大金国都弥漫着非常沮丧的气息。

    在这个时候,甚至有人开始抱怨道:“要是咱们不反就好了,不反的话有大明朝廷赈灾,好歹能够活下去!”

    “不反大明朝廷会管咱们?”

    “怎么会不管?我给你说吧,万历十七年,南直隶大水,朝廷赈灾拨款四十万两银子……”

    “你听说了吗?”

    “大明朝赈灾拨款四千万两银子!”

    “什么四千万两银子?”

    “真的假的?”

    “你看看这个?”

    说着,有人拿出了一份万历邸钞,只见上面写道:“九月以来,干旱成灾,太湖鄱阳等湖皆干枯,吴松浙江黎庶颇受其苦,灾众数以百万计,易子拆骸而食,继以疫病,天子不忍,侧然拨孥金四千万两赈灾民……”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一些关于大明赈灾的谣言便在沈阳城里流传开来了。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在街头巷尾流传,很快便扩散到沈阳城的每一个角落,然后像瘟役一样向后方扩散,转眼之间便失控了。

    皇太极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又惊又怒:“这是谁在散播谣言?扰我民心?给本汗王查,彻查,一定要彻查!”

    正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事实上,这则谣言,但凡有些见识就不会相信,大明朝廷历年最高财政收入是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总收入达2295.3万两。

    除了万历三十年,其他时间大约都在两千万两银子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怎么可能拿出四千万两银子来赈灾?

    可问题是,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表示,他们亲眼看到了朝廷的邸钞,上面盖着官印,不像是伪作。

    这就让皇太极感觉肯定是有人想砸大金这口锅。

    这段时间,皇太极被这个谣言搞得非常狼狈,首先他不是努尔哈赤,虽然借着崇祯二年,破关入寇京师,让大金的声望迅速提高。

    在崇祯二年,大明损失了超过上千万两银子的损失,建奴缴获的银子虽然多,可问题是,这些银子层层隐瞒,收到皇太极手中的不到四百万两银子。

    平心而论,这些钱皇太极也没有用来挥霍,而是用来扩充精锐的白甲兵,将近白甲兵扩充将近三倍,花钱多了云了。

    他是花了不少银子买粮食,可是那些卑鄙的商贾,把粮食价格提高了十数倍,数十倍,他花两百万两银子银子,总共才买了不到三万石粮食……

    平均每石粮食高达七十多两银子。

    这点粮食对于大金国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就在谣言越传越广,民怨沸腾的时候,范文程拿着一张小小的纸条两脚带风的走进皇太极的御书房,赶紧跪下道:“汗王,大喜,大喜啊!”

    皇太极有些不耐烦的道:“喜从何来?”

    范文程脸上掩不住笑容道:“大喜,真的是大喜!范家已经依计从辽南采购了三十万石的粮食,最多再过一个多月就能交货了!”

    (本章完)

    【姻缘阅读:m.c6c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