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长。
改司为连,原百总,改为连长,司监为指导员,连长授中尉,指导员同为中尉,副连长授少尉或中尉。
改局为营,原把总,改为营长,营长授少校,原总监为教导员,营长和教导员同为少校级别,副营长和副教导员同为少校或上尉军衔。
取消原总领级别,直接分设四营为团,这个团相当于原来两个局,每个团在两千至两千五百人马之间。
原都监名号不变,团长为上校军衔,团长和都监同为上校,副都监和副团长,为中校或上校级别。
最大的改动还是在团级以上,团以上设为旅,一旅为下辖六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全旅加上直属炮兵团、骑兵营、侦察兵营、通讯营,合计相当于七团六营,全旅人数在一万八至两万两千人马之间。
取消宁海军前都司、左都司、近卫、济州、双城等所有都司、守备司级别的番号,
以原双城都司、中前都司,近卫都司一部,合并成立宁海军第一旅,下辖第1至第六步兵团,第201炮兵团,准将旅长毛有荣,不过毛有荣现在改名了,他改成了程进忠,旅部,驻地在三河卫(今天长春)。
以宁海军原前都司、辽中都司,近卫司都一部,成立整编,第二旅,下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团,以及202团,旅长李小东,旅部驻朵颜卫(今齐齐哈尔)
以右都司、右前都司合并成立第三旅,第三旅下辖第十三、十四、第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以及203团,旅长高宗盛,旅部驻在沈阳。
以左前都司、左后都司成立第四旅,下辖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团,第204团,旅长尚可义,旅部驻泰宁卫(今白城市)
以济州都司、皮岛都司、双城守备局合编成立第五旅,下辖第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以及205团,旅长刘兴仁,旅部驻济州岛。
以近卫都司一部、右前都司一部、骑兵都司一部、加宁前都司一部,成立第六旅,下辖第三十一至三十六团,驻广宁。
原宁海军十二个都司、合编成六个旅,这样以来,宁海军的地盘虽然扩大了一多半,反而防守压力几乎不存在了。
至于原安南军团、大员军团、吕宋军团编制保持不变。这样以来,旅是宁海军最高级别的编制,至于军团级编制,只是临时编制,就像安南军团,只要打完安南,这个军团就会取消。
与此同时,针对宁海军的海军改编,也是同样。
与海军略为不同的是,宁海军海军的海狼、海鲨、巨鲨三种主力战舰的舰队分别是少尉、中尉和上尉军衔。
分舰队的司令员则为上校级别,并没有旅级这个编制,至于李志祥、沈世魁则分别授予海军司令和副司令。
像张裕、周宁、沈明遇、刘庆松、陈大勇、李志祥、沈世魁、陈有时、李方等都进入了宁海军军事管理委员会。
程世杰准备在辽东管委会负责管理政务,以军事管理委会员管理军务,总参谋部只需要制定如何打,怎么打好的问题,军事管理委员会只解决,要不要打的问题以及日常管理运作。
好不容易等程世杰忙完这些事情,皇太极登基,以及京城崇祯皇帝以及大臣们的反应,这些消息,送到了程世杰面前,当然其中包括大明门惨案,连续多天各方大佬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意见,抨击崇祯皇帝太怂了。
程世杰本来也想上书请战,良久,这封请战书写了一半,却放睛笔,长长叹了口气道:“算了!!”
“算了?”
“大帅不准备向朝廷请战?”
张裕有些不解的道:“难道建奴不该收拾吗?”
“该收拾,但是朝廷肯定不会用我们!”
事实上,在崇祯皇帝与李国辅商量着要收买周延栋、抢夺程世杰的辽东时,程世杰与崇祯皇帝之间就产生了裂痕。
哪怕崇祯皇帝想着试图弥补与程世杰的裂痕,这个裂痕是无法弥补的。任何事情,一旦种子种下,肯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周宁点点头道:“他们不会让咱们参战的!”
“没错!”
陈国栋拿着情报道:“现在京城出现了一些风言风语,对大帅尤为不利!”
程世杰接到这些情报,京城出现了类似于三条主要的谣言,当然可以认为,其实是一条谣言。第一就是,崇祯皇帝是程世杰的提线木偶,程世杰说什么,崇祯皇帝就做什么,崇祯皇帝除了盖章用印之外什么都不会!其次就是,现在海国公身体欠安,辞去九边总理等要职,听说程世杰身体越来越不好了,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连跟建奴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