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第1075章 讨价还价(3/4)

    可惜的是,由于后汉定都洛阳,对关中的关注远逊前汉。

    再加上后汉后期,凉州羌胡之乱百余年,期间甚至波及到了关中,原本功在千秋的水利,已经渐渐荒废。

    虽然曹操平定关中已有二十余年,但却没有太大的人力物力来恢复关中的生产。

    也就是司马懿这几年来的屯田,才复垦了一部分耕地,但也仅限于长安附近,连渭水都没有越过。

    “必须要重新修好这条渠啊!”

    几天后,冯君侯站在一个大水坑前,看着周围长满了荒草,不禁有些忧虑地说道。

    眼前的大水坑,与其说是水坑,不如说是池塘。

    郑国渠沿途一共有七个这样的池塘,这是用来缓冲渠水水流,同时也为了平日里的蓄水,特意开凿出来的蓄水池。

    虽然眼前这个蓄水池看起来很大,但可以明显地看出,进出水口已经有了不小的淤塞,同时水池周边也有塌陷。

    这一切都表明,因为长久没有护理,这个水利工程正在不断地走向衰败。

    “怎么修?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关将军上阵杀敌有一套,但在处理此类事情上,她能想到的,也就是把手里的刀换成锄头。

    “前秦用了十数年时间,耗费人力物力更是不可胜数,大汉此时怕是没有这个能力。”

    冯君侯却是胸有成竹:

    “又不是开挖,只不过是重新修筑而已,费不了大多力气,就看愿不愿下功夫。”

    说着又有些叹气,“关中现在连胡人都算上,怕是连百万都不到,可不敢像前秦那样搞。所以只能慢慢来。”

    张大秘书看了冯君侯一眼,突然开口道:“皇庄也要分一份。”

    “什么?”

    “现在关中能有人耕种的田地,恐怕都在渭南吧?”

    张秘书示意了一下南边,“这里靠近北方,经常可以见到胡人,哪有什么人来耕地?”

    “所以你是不是又想让兴汉会来办这个事情?到时候可随了你们的意,跑马圈地,累死马了都没人管。”

    冯君侯“嘁”了一声,“兴汉会什么时候干过跑马圈地的事情?”

    “居延郡那边,我们没插手吧?不都是分给百姓了么?”

    “都野泽……”

    冯君侯冷笑一声:

    “都野泽可是羌胡聚集地呢,你让百姓去,看看有人敢去吗?兴汉会为国为忧,还错了?”

    “再说了,”冯君侯指了指周围,“你现在走过去百来步,荒草都能把你挡住了。”

    “这种情况,这种地方,你不给点好处,谁愿意干?不能又想马儿跑,又不让马吃草吧?”

    张大秘书伸出三根手指头:“三七分。”

    黑了心的婆娘,胳膊肘居然向外拐!

    前几天才说她懂得为自己着想呢!

    冯君侯黑着个脸:“南中有种草药,就叫三七,乃是补血上品,你这是打算拿兴汉会当三七,给朝廷回血吗?”

    “关中以后可是都城所在呢!”张大秘书嘟着嘴,“朝廷手里总要留些地在手中,不然怎么给百姓分田?”

    “前汉的时候,关中人口滋生,朝廷不得不从四方运粮,甚至连陇右都要派人去开荒。”

    冯君侯又是“啧”了一声。

    那都是至少两代人以后的事情了。

    两代人以后,要是朝廷还指望着种关中的这点地来糊口,那就是社会的倒退,这种朝廷不要也罢。

    “五五分。”

    “不行,就三七。”

    张小四就是再怎么谋略过人,但终究是逃不脱时代的局限性。

    对于土地的执着,让此时代表朝廷的她,寸步不让。

    “阿郎,你听我一句劝,这个事情还是让我来帮你把握。兴汉会在边郡,怎么圈地都行。”

    “朝廷只会乐于见成,但这里是关中,以后的都城所在,行事不可与边郡相比。”

    冯君侯满脸的不乐意:

    “先是南中,后是凉州,兴汉会好歹也是做了不少实事吧?怎么都是把我们往边郡赶呢?”

    “那这次是不是又要把我们放到九原那边,还是并州的平城(即后世的大同)那边?”

    张小四掩嘴一笑:

    “多好的放牧之地呢,在那里开草场多好?我不信你们不想要。”

    冯君侯斜眼看了如同偷了小母鸡的狐狸一眼:

    “三七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