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第1266章 归师(2/4)

后于你?”

    以胡遵为代表的安定胡氏,在萧关一战之后,彻底倒向了大汉。

    胡遵之子胡奋,因为多有谋略,少好武事,特意被举荐进入讲武堂学习——这也是他为什么崇拜冯某人的原因。

    毕竟是要喊一声山长的。

    更别说从讲武堂出来的军官预备役,政治素养这方面,一向是走在大汉的最前面。

    虽知自家大人说得有道理,但胡奋有些不服气地都囔:“但孩子立下的军功是最多的。”

    】

    讲武堂出来的人,讲究的是功名马上取,看重的是能力才干,佩服的是自立自强。

    无才而居高位,无功而受厚禄,耻也!

    “人人都想要立下军功,但立功的机会,又岂是人人都有的?!”

    胡遵语气有些严厉起来:

    “我知你有志沙场,不欲过多掺和族中之事,我说了这么多,也不是想跟说你要为族中考虑之类的话。”

    “而是想要告诉你,你能得到眼前的机会,是因为你姓胡,出自安定胡氏!”

    大汉这些年在大力推行新政,不是要把所有世家大族都一棍子敲死。

    要不然,蜀地世家就不会重新翻身,凉州豪族也不会过得如此滋润。

    同样的,在大汉消化关中并州之地,推行新政期间,若是有哪一家能以壮士解腕之心,弃旧利而拥新政,自然也会在不久的将来大有希望。

    安定胡氏,正好是其中之一。

    虽说当年走到这一步,是被半强迫的。

    但过程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汉在关中推行新政,安定胡氏出了不少力气。

    同时安定胡氏也算是大汉树立起来的一个典型。

    正如无前军的主将张就,代表的正是凉州敦煌张氏。

    “我们胡氏,虽说堪堪在大汉立住了脚跟,但根基不稳。”

    “中都护看重你,固然有你在此战中的表现,但你也要承认,你出自安定胡氏这个身份,同样是占了便宜。”

    “为父不求你将来能给胡氏带来多大的庇护,但至少也要不拖累我们胡氏。”

    胡遵目光紧紧地盯着胡奋:

    “特别是在这种时候,你若是在天井关有所闪失,这些年来,我们安定胡氏所做的努力,说不定就会毁于一旦。”

    听到自家大人是想说这个,胡奋松了一口气:

    “大人之意,孩儿已经明白了。大人请放心,孩儿定会小心谨慎,替大汉守好天井关,绝不会重蹈魏文长覆辙。”

    胡遵闻言,嘴角抽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你能这么想,为父很是欣慰。”

    如果能再加一句“不令家族蒙羞”,为父就更高兴了啊。

    只是眼前这个儿子,似乎根本没有体会到自家大人的心情。

    而是咳了一声,然后有意无意地说道:

    “大人在此战中,卓有战功,也不知朝廷会怎么奖赏。”

    胡遵看向儿子,但见他目光飘忽,很明显是在生硬地转换话题。

    看到儿子这个模样,胡遵也懒得跟他扯下去,只是语气平澹地说道:

    “大战刚停,朝廷那边,还不知道有没有知晓全部战况呢,如何奖赏?”

    这一战,从北到南,太原、上党、河东,乃至潼关函谷关武关,皆牵扯其中。

    战线极长,各处战报怕是如雪片般纷杳送至长安。

    朝廷诸公怕是要有得忙了。

    “这倒也是。”

    “不过中都护府也给为父送了军令,让我假安远将军,与石太守共同镇守上党。”

    “嗯?嗯!”

    胡奋勐地瞪大了眼。

    胡遵面色平静地看着儿子。

    “假安远将军?石太守?”

    “石中郎将如今是假太守之职,想来日后不久,将会出任正式上党太守。”

    “这样啊……”

    高都城再往南一些,就是天井关。

    高都城属于上党郡,眼下这种情况,天井关恐怕也会归于上党郡所辖。

    所以说,自己刚才的炫耀,在大人眼里,不过是跳梁小丑之态?

    胡奋的脸色顿时有些涨得通红,有些无地自厝。

    “大人,你……孩儿,孩儿要早些做好去天井关的准备,就先告退了。”

    看着儿子有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