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第1408章 吴国兵起(3/4)

 “反观我大吴,虽亦屡屡出兵,将士亦多报功劳,然则除却拿下襄阳之外,余者全无大功,每每思及此事,吾无不痛心疾首。”

    孙权说着,脸上露出痛心的神色,“特别是洛阳河南之地,我大吴曾与汉国有约,函谷以东,划为大吴之地,故而本当属我大吴。”

    “然则如今却被汉国先行一步占了去,何也?西蜀之兵强耶,江东子弟弱耶?”

    “若当真如此,我大吴又如何能败曹操的北方之兵于赤壁,挫刘备的西蜀之兵于夷陵?”

    面对孙权的一番质询,众臣面面相觑,沉默无语。

    甚至有人在心里嘀咕:

    赤壁一战,主要是周大都督指挥;夷陵一战,则是上大将军之功。

    然则周大都督之子如今安在?

    上大将军如今又何在?

    现在大吴唯一的一支精骑,其领军将军(朱据)还被禁足着呢!

    江东世家大族联姻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无比,孙权借南鲁之争打压江东世家,已经让江东大族不少人心里不满。

    特别是吴郡四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前有张温被罢黜,后有陆逊被逼死,余者主要子弟亦多是被流放,更是激起了江东世家大族兔死狐悲之感。

    唉,本以为推孙氏称帝之后,大伙的江湖地位也能跟着提高。

    谁料到吴王成了吴帝,大伙的日子比起以前,却是越发没有了盼头。

    别的不说,就是同为吴国所属的荆州土鳖,不但没有在这一次南鲁之争中有任何损失。

    反而因为毗邻汉国,居然能借着与汉国之间易市,日子过得越发滋润了,这找谁说理去?

    不患寡而患不均,再加上心怀不忿之下,听到孙权这么一问,忍不住地嘀咕两下,自然是在所难免。

    孙权看到众臣皆是垂首,只道他们都是惭愧,于是继续说道:

    “故此次汉国大举进兵河北,吾意欲领军北上,攻打合肥,以收取山东之地,诸君以为如何?”

    啊?

    陛下你又要去打合肥吗?

    这一次,大伙再也忍不住了,纷纷劝说:

    “陛下龙体方愈,当静养龙体为佳,御驾亲征,未免劳苦,万一太过劳累,届时将置吾等臣工于何地?”

    “是啊是啊,我大吴近年来连番征战,民众早已贫苦不堪,昔前汉与民生息,才有后来之盛,陛下亦宜息兵,休养生息,待魏国有乱,再举兵北上,事半而功倍也。”

    ……

    孙权一看众臣不支持,顿时就是大怒:

    “今坊间多有流传‘孙十万’之说,讥讽朕屡征合肥无功,尔等身为臣子,不思为君上雪耻,反劝吾休兵不战,莫不成亦认为朕当得此号耶!”

    诸臣一听,心里顿时齐齐皆是“我曹”了一下。

    陛下怎么连这个事都知道了?

    也不知魏贼哪个生儿子没屁眼的,派了细作在建业散播流言:

    孙权屡提十万精兵北上攻伐合肥,却次次失败而返,当真是仲谋不谋,不若改字十万,曰孙十万……

    听听,孙十万!

    能想出这叫法的家伙,简直就是恶毒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若是陛下在有生之年不拿下合肥,恐怕日后史书上真要有好事者提上这么一嘴,到时候就真的掬尽大江水都洗不干净了。

    所以莫说陛下身体已经恢复,就算是躺在病榻上,听到这个叫法,直接带病提刀起来,那也不是不可以理解。

    只是想到孙十万这个名号,不少人嘴角一抽,也可能是一咧……

    然后再也不敢说话了。

    因为再劝阻,那就相当于劝说陛下自己把自己钉到青史上耻辱柱上。

    孙权看到没人再劝,于是就把此事定了下来。

    吴军准备大举渡江北上的消息很快就传开来。

    原本镇守扬州的王凌,因为受到曹爽的重用,再加上河北告急,司马昭前来救援,所以已经被曹爽调回了朝中。

    临时接替他的人,乃是扬州刺史诸葛诞。

    诸葛诞得到了这个消息,不敢怠慢立刻派快马前往谯县送信,然后又召众人前来商议对策。

    有人建议增发青徐之兵前来,有人建议请朝廷再派将士前来。

    唯有安丰太守王基力排众议,劝说诸葛诞道:

    “孙权聚重兵于建业已有年余,一直未有动静,今方突然发动,于兵法不合。”

    “吾闻吴寇朝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