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第900章 假心真意(3/4)

r>
    曹三又向曹植看去。

    “你且把自己此行的所见所闻全部道来就是。”

    曹植淡然说道。

    “是。”

    曹三得了吩咐,不但把凉州的见闻说了,甚至还把汉中所看到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文学防辅官听完,又不甘心地细问了一些问题。

    曹植却是不耐烦了:

    “问够了没有?若是不够,能不能先让我问完了你再问?”

    文学防辅官显然没想到曹植突然会这么说,他愣了一下,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起来。

    曹植却是浑然不怕,冷笑道:

    “这里是陈王府,不是宫中,更不是听充观(即魏国审大狱之所),若是不服,尽可去上秘奏,让陛下降罪于我。”

    文学防辅官乃是朝廷派到王府监察的人员,哪个宗亲敢对他们不敬?

    如今被曹植直接落了面子,对方的脸色变得更难看了。

    当下哼了一声,一甩袍袖,直接走了。

    “陈王……”

    曹三有些担忧地看向曹植。

    “无妨。”曹植面色虽是不佳,但语气却是轻松,“吾初封王时,仅有士卒百五十人,且皆为老弱。”

    “至陛下登基后,仅剩下行将朽木者五六十人,如今更是惟尚有小儿七八岁已上、十六岁已下者三十余人可用。”

    “今年年初入朝见陛下时,陛下还欲要从这些人当中征调,如今吾虽贵为王侯,但却是欲为布衣而不可得也。”

    说到这里,曹植惨然一笑,“府内如此,尚何惧有所失耶?”

    这番大不敬的话,要是在曹丕时代,曹植自然是不敢说。

    但现在自己怎么也算是当今陛下的皇叔,而且还是亲皇叔。

    自己那位皇帝兄长都没有杀自己,难道现在这位侄子陛下还能把自己杀了不成?

    曹三闻言,却是大哭起来:

    “殿下,冯君所送大礼,红糖、毛料、蜜酒等物,皆被彼所扣,岂曰无所失?”

    “冯君心意,吾已知矣!礼到不到,又有何区别哉?”曹植长叹了一口气,“只盼冯君不会怪吾派你前往,乃是存了不纯之心。”

    曹三抹了一把眼泪,小心地从怀拿出一封信,双手捧到曹植面前:

    “陈王,这是冯君亲手给你写的信。”

    “这倒是难得,居然没有被扣下。”

    曹植虽是自嘲地说着,眼中却是闪着喜悦的光,同时略有急促地伸出手拿过信。

    “已经被人看过了……”

    “无妨,乃是意料之中的事耳。”

    曹植浑不在意地说道。

    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了信看了起来。

    信上的内容不过是一些问候之语,同时还道出了对曹植文采风流的仰慕之意。

    没有一字不应该提的话。

    让人感觉很是舒服,同时也让人感觉很悲哀。

    舒服的是因为冯君知道分寸,悲哀的是就连蜀人都知道自己的处境。

    小心而又仔细地看完最后一个字,曹植这才发现,曹三不知何时,双手又捧了一幅字卷,送到他面前。

    让曹植不禁有些惊讶:“这是什么?”

    “冯君得知小人是殿下所派,大喜之下,写了一首诗,专赠与殿下。”

    “哦,速给我瞧瞧!”

    曹植迫不及待地把字卷展开。

    “好字!”

    抛开双方的立场不说,仅仅以字观人,冯郎君不愧是征战沙场的人物,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凌厉之气。

    “将进酒?”

    仅仅是看到第一句,曹植便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好磅礴的气势!

    不过这确实也是正好符合曹植对冯永的认知。

    毕竟那一首《蜀道难》,正是这种风格。

    “冯郎君之作,已是自成一家之风啊!”

    曹植不禁感叹道。

    待看到“天生吾徒有俊才”时,曹植的面色已经开始有些潮红,呼吸变得粗重起来。

    再看到“子建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时,曹植终于放声大笑起来。

    他猛地翻身下榻,呼叫道:

    “冯君所赠吾之美酒在何处?”

    “殿下?”

    曹三心头一突,感觉有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