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庄稼汉

第0962章历史的青衣(3/4)

>    “你什么意思!”

    对方冷笑一声:

    “什么意思?难道你当真不懂?姓冯的只要在凉州一日,魏人敢越过陇山一步耶?若不敢,吾等还能如何?”

    “难道你想让我们皆像你郭家那样,白送族中子弟性命?”

    话说到这里,又有人咕哝般插了一句:

    “心狠手辣小文和……”

    想起这两年繁荣的劳力交易,不少人就是一个激灵。

    以前只闻其名,不觉得如何。

    现在亲眼所见,终于知其实矣!

    “郭君,道不同,不相变谋,请自便吧!”

    “看在以往的面子上,吾等不会把此事说出去就是。”

    ……

    郭家人见说不动这帮人,不由地恨恨道:

    “魏国之九品官人法,方是在维护我等大族;考课之法,实乃掘世家之根基是也。”

    “汝等为一时之利,迎合冯永所为,日后汝族为人所挟,皆因汝等之短视!”

    说完,一甩袖子,转身而去。

    “当真觉得吾等皆醉己独醒耶?”有人看着离开食肆的背影,咬着牙说道,“若是能选九品中正法,谁愿意选考课法?”

    “然魏人以有备对无备,十万精兵反被两万人大败之,何足恃哉?更毋论魏人沿后汉遗风,重关东而轻凉州。”

    “反观季汉,前有葛氏,后有冯永,兵精将猛,更兼诸多独有之利,吾等如之奈何?”

    谁都知道九品官人法好,但奈何魏国不中用啊!

    如果说陇右一战之后,凉州世家豪族仍在汉魏两国之间摇摆。

    那么萧关一战,则是让大多数家族断绝了念头,倒向了汉国这一边。

    要不然敦煌张家这个当年带头平定张掖酒泉之乱的魏国忠臣,又怎么会突然倒戈?

    让出一部分知识解释权,但同样也换来了三代不愁的基业,终究是不算太亏。

    因为这部分知识解释权,不是说不想让,就可以不让的,而是让也得让,不让也得让。

    汉中那边,压根就不跟你讲什么道理,每年狂印书籍,就跟不要钱似的。

    一本《千字文》,一本《大汉音韵》,就把自古以来被垄断的识字门槛击得粉碎。

    大伙能有什么办法?

    一众士子自然不知道,他们这一场考课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博弈。

    他们更不会知道,这一场凉州考课,会对大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所有人都处于历史中,却不知历史会走向何方。

    除了站在凉州学堂大门高高台基上,俯视着下边陆陆续续前来集合的士子的冯刺史。

    学堂前面,早已被士卒划出一大片空地。

    除了要参加考课的士子,闲杂人等一律不准靠近。

    看着森严而严肃的守卫,李明不由地有些紧张起来。

    他把证明自己身份的小牌牌递给检查的士卒,待士卒确认过后,这才放行进入。

    从他这个角度抬头看去,只觉得正站在凉州学堂扁牌下面的冯刺史,似乎有一股无形的威势。

    “吉时已至!”

    “肃静!”

    原本还有些嗡嗡声的士子们,立刻都安静了下来。

    “向公,请吧。”

    台基上的冯刺史伸手引礼。

    手捧天子诏的向朗微一颔首,缓步上前,展开圣旨,念道:

    “汉有天下,历数无疆。曹丕凶逆,窃居神器,子叡承恶……今诸士子,有志于汉,朕甚慰之……”

    不得不说,向朗的声音不但洪亮,而且抑扬顿挫,很是感情。

    反正通过扩大器放大传到底下的士子们听了,看起来很是有些激动的感觉。

    向朗念完后,众士子齐齐躬身行礼:“谨遵陛下诏训!”

    站在向朗身边的冯刺史全程面无表情,毫无波动——因为他听不懂。

    “考课一事,君侯出力为最,要不要也对诸位士子也训戒两句?”

    向朗收起诏令,问向冯刺史。

    冯刺史点了点头,走到铁喇叭前,咳了一声:

    “三年努力,且看今朝,希望诸位,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说着,他指了指身后,“我今日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诸位在进入此门时,能好好看清这门口所书!好了,准备进场。”

    “诸士子入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