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弟诸葛亮

第635章 刘备:景升兄!弟誓杀蔡瑁为你报仇!(3/4)

r>    不一会儿,襄阳城内的文武就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听说了么?曹操从许都派人来宣旨了!”

    “曹操?曹操不是挟持天子、肆造矫诏么?他的矫诏在荆州已经好几年没人尊奉了吧。”

    “莫非是想趁着主公病重,再来趁虚而入制造祸端?”

    襄阳城内的有识之士、众多文官,全都觉得摸不着头脑,而又忧心忡忡。

    然而,曹操的人,却没给他们太多反应时间。

    就在众说纷纭之际,章陵郡太守、兼着襄阳守将差事的蔡瑁,已经亲自点起嫡系兵马,开襄阳北门,迎接使者入城了。

    襄阳城内的文官们,根本无法染指兵权,对于蔡瑁开门的举动,也就完全无法反抗。

    更要命的是,刘表麾下负责对外交涉的主要文官里,也有人支持蔡瑁——曾经担任过别驾的刘先,也跟着蔡瑁一起出迎了。

    刘表前些年骑墙时,一贯同时任命有多个别驾,跟刘备阵营交涉,就派出伊籍。跟曹操阵营交涉,就派出刘先。所以刘先素来是亲曹的,此时此刻坚决站在蔡瑁那边,也毫不奇怪。

    倒是蒯良、蒯越为了避嫌,暂时还要假装不知情,假装保持距离,并没有出城迎接许都朝廷的使者。直到蔡瑁把人带到荆州牧府,蒯良、蒯越才假装后知后觉地赶来议事。

    而且,蒯家兄弟到得甚至比其他身在襄阳的文官、还略晚一些,这就更显得他们的无辜与“中立”了。

    蒯家兄弟抵达时,傅巽、韩嵩、宋忠等人,都已经在荆州牧府大堂等候议事。

    傅巽、韩嵩始终垂手不言,只想静观其变。反而是至今还置身事外的宋忠,基于公心问了蒯家兄弟一句:

    “主公多年不曾接许都诏书,往年有使前来,主公皆视为矫诏。如今主公病重不起,为何反而要接待许都来使?”

    蒯越怕大哥脸皮不够厚,连忙越俎代庖接过这个问题:“仲子所问,确实切中要害,无奈我们也是刚刚才知道,实在难以理解——或许是主公病情有所好转?”

    蒯越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只好假装不知道他们和蔡瑁向来走得很近。

    众人正在议论,不一会儿,内院里便转出了身着甲胄的蔡瑁,蔡瑁对着众人一挥手,吩咐道:

    “主公醒了,医匠说怕是回光返照。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主公愿意奉诏,请诸位入内,隔帘做个见证!”

    在蔡瑁的卫兵环伺之下,又有蒯氏兄弟带头,几个文官只能来到内院,又不进屋,只是隔着门帘,给病榻上的刘表行礼。

    病房就那么大,也确实站不下太多人,而且蔡氏还在内屋,外人也不便进去见女眷。

    朝廷使者高堂隆,也已经到了,他似是考虑到刘表病重,体恤老臣,才特地到病房里给刘表宣旨。

    一番操作之后,迷迷糊糊之际的刘表,被蔡氏扶着点了点头,喉头嘀咕了几声,外面的人也听不见。

    随后,蔡瑁便主持大局:“朝廷旨意,体恤老臣!由二公子接任荆州牧之职!不得有误!”

    傅巽、韩嵩、宋忠都只能面面相觑,跟着蒯氏兄弟一起听命。当然其中也有精细之人发现了端倪:刘表的心腹侍卫将领王威,似乎并不在院中。

    这是非常反常的,但几个文官又哪里敢问原因,那不是找死么,一切也就稀里糊涂糊弄过去了。

    蔡瑁很心急,当天就举办了接印的仪式,强扶了刘琮上位。

    刘琮上位后第一道命令,便是吩咐医匠继续好好给父亲调治,让父亲卸下重担,不要再忧心俗务,好生养病。

    第二道命令,便是派出蔡瑁的嫡系部将,控制各县防务,传达州牧之位交接的消息。

    而此时的伊籍,刚刚走到回襄阳的半道上,正在宜城县,就听说了刘表接旨的消息。

    素来清楚主公为人的伊籍,当然知道这里面肯定有诈。

    他唯恐被害,不敢再轻易回襄阳,只是又设法打探更详细的近况。

    而他仅仅在宜城盘桓了一两日,就又听说了一条更重磅的噩耗:仅仅卸任颐养天年两天的刘表,最终因为重病不治,还是亡故了。

    伊籍知道自己已经什么都改变不了了,只能把能搜集到的消息都尽量搜集全,然后以最快速度策马飞奔回汉阳。

    ……

    “大公子,不好了!事情便是这样,蔡瑁张允和蒯良蒯越主持,接了曹贼从许都送来的矫诏!矫诏还假惺惺封二公子为荆州牧,说是让主公颐养天年。

    但主公被夺权后不到两天,就病重不治了!”

    伊籍一见到刘琦,涕泪交加地哭诉了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