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是远超过徐、扬的。毕竟徐扬地区已经多年和平,只需要一些兵力填线。而益州那边,跟刘璋的战事此时才刚过去不到两个月,还有十几万刘备军被拖在那儿。
但是因为益州还有累计七八万的刘璋军降兵还没整编,这也是一个稳定性未知的因素。
北边此前曹休、郭淮对汉中的骚扰,因为关山阻隔,诸葛瑾在荆南,暂时也不知道具体胜负如何、敌人是不是彻底被击退了。
再加上诸葛亮在益州大刀阔斧地新官上任三把火,强力推进很多治蜀改革,都需要重兵镇场子。
所以诸葛瑾也没敢给益州军下太紧迫的命令,只让他们见机行事、先把部队逐次往江州集结靠拢。
益州地界广大,光是集结部队都能花上个把月的时间,所以短时间内肯定是指望不上了。
在诸葛瑾的设计里,一开始双方跑马圈地、快速确权各自地盘的阶段,靠黄忠陈到勉力撑持场面就够了。
中间的攻坚相持阶段,关羽能赶到担纲主力。
而等张飞赶到,刘备阵营就能发起全面反攻了。
三批次的军队,逐次投入,节奏完全可以满足战役需要。
毕竟这一战的开战时机,是曹操选择的。而曹操选这个时候,就是因为看准了刘备军有相当的兵力被牵制在益州战场。
如果刘备军没露出这个破绽,那曹操根本就不会挑这个时间点搞事。
所以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并不能责怪刘备军高层“没有提前预见到、没有提前提防”。
这是刘备抢时间差兼并刘璋、所必须承受的不利代价,没得选,跟谋臣的智力高低、有没有看准形势毫无关系。
刘备军能做的,就是在调兵节奏已经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用手头的资源,尽可能把这一战打好,尽量多占荆北的地盘、削弱曹贼。
……
汉阳到襄阳之间,水路足有七八百里。
陆路不用沿着河道曲折迂回,能稍微少走一点,但也超过了六百里。
刘备军如果不计体力、“轻骑一昼夜狂奔三百里”,也只能赶到当阳附近,然后再这样赶一天,才能到襄阳。但如果真那么做的话,估计部队都能跑死。
原本历史上,曹操从襄阳追到当阳,敢一天跑完,那是因为他只需要跑三百里。如果还有第二个三百里,那是必须减速休息的。
刘备再心急,也不敢犯兵家大忌。所以他的骑兵部队,只保持在日行一百五十里到二百里之间。
第一天从汉阳赶到竟陵,因为竟陵县依然是属于江夏郡的,是刘琦的嫡系直属地盘,所以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守城的军司马看到己方的旗号,直接让刘备和黄忠入城歇息过夜。
第二天,刘备军从竟陵赶到当阳县,又歇息半夜。进入当阳县的时候,倒是稍微费了一番交涉,因为此县已经属于南郡地界,而刘琦此前并没有兼南郡太守。
当阳县的官员和守将,完全是有摇摆余地的,可以认刘琦也可以认刘琮。但最后慑于刘备和黄忠的军威,以及刘备义愤填膺的晓以大义,当阳县官员只是犹豫了一炷香的工夫,还是开门放人了。
刘备入城之后,也免不了嘉奖当地的县令和守城武官,承诺给他们升官。
第三天一早,刘备休整停当,正要继续北上时,倒是收到了西南边来的一条好消息——刘琦本人虽然还没赶到江陵,但他派出的信使,已经快马加鞭赶到江陵。
江陵的刘磐在权衡之后,也信了刘琦所说的“你伯父是被曹贼联手蔡瑁毒死的”这一说辞,选择了支持自己的大堂兄,一并投效到太尉旗下。
至此,刘备至少确保了对江夏郡和南郡两郡治所的控制。
江陵城虽然不是荆州的政治核心,但绝对是刘表多年来积攒钱粮的府库核心。
刘表坐领江汉平原十几年,一直没怎么打大仗,在江陵城内囤积的军粮,居然达到了两百多万石之巨。刘磐决定跟堂兄一起归顺后,就把府库账目一并差人送来当阳县。
刘备粗略看了其中数字,也是大喜过望。
至少这一次仗还没打,就直接入账二百多万石军粮。如此一来,不管曹贼想在荆州战场打多久,刘备都绝对能奉陪到底,完全不用担心大军相持日久会军粮短缺。
刘备甚至都不用从其他州千里运粮过来了,就靠荆州本州的粮食,就能把仗一直打下去!
不过,眼下刘备并没有太多时间,去为占据江陵的战果欣喜,也没有时间休息。
因为曹刘双方竞速瓜分地盘的行动,还远远没有结束呢。
双方都得不遗余力抢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