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三百二十六章 司马光:交趾瘴疠不毛之地,得之何益?(2/3)

,才笑道:“善!”

    他清楚,司马光从此就要开始反反复复的卧病、告假的时期了。

    这就很好嘛。

    司马光揭开了熙宁刑统的盖子,然后就一直卧病,几乎无法参与刑统的修正。

    而赵煦委派的大臣们,则可以代替司马光做出属于司马光的修正。

    然后,新的刑统就等于得到了新旧两党的一致背书。

    谁敢不承认呢?

    ……

    司马光在他的养子司马康的服侍下,走出了他住了大半个月的院子。

    阳光落在这位大宋执政身上,和煦而温暖。

    但司马光知道,他的身体已经非常糟糕。

    因为他能感觉自己的虚弱——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

    恐怕不修养个半个月,是无法骑马上朝了。

    于是,他看向那匹被养在马厩里的马儿,叹息一声。

    “大人,要不要上书朝廷,请天子赐肩舆?”司马康见着自己父亲的神态,低声问道。

    司马光立刻怒目而视:“士大夫,岂能以人为畜?!”

    以人为畜,自身也会变成禽兽!

    何况,请赐肩舆,基本就相当于致仕辞官。

    司马光怎么肯致仕?

    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

    他还没有看到天子长大!

    司马康顿时不敢再说话了。

    这个时候,父子两人就已经走到了外宅。

    吨吨吨……

    外面传来了重物凿击之声。

    司马光听着,便问道:“何物在外凿地?”

    司马康自然不敢隐瞒,答道:“回禀大人,是神卫军的士兵在凿井……”

    “凿井?”司马光不解。

    司马康连忙解释起来:“听说是官家命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苗授率部凿井,以对抗旱灾……”

    “于是,赐给苗帅宫中图册,苗帅以此,教神卫、龙卫等军于汴京内外凿井……”

    “如今已因宫中所赐秘术,于汴京城内外,凿井百余口……”

    “皆深达十余丈,皆是自流井……”

    司马光听着,楞了一会,然后才对司马康说道:“带老夫去看看……”

    汴京城最贵的就是土地,而土地上最贵的是水井。

    特别是一口水源干净,四季皆可自流的水井,几乎堪比沿街店铺,可以传诸子孙。

    然而,这样的水井极为稀少。

    于是每一口都是一条街巷的核心。

    水井的主人,每年光是靠着卖水,都能赚上数十贯乃至上百贯——就这,还是只卖邻居、友人的缘故。

    一般人想喝水?

    就只能喝从汴河中取来的水。

    汴河水浑浊不堪,所以,汴京城的明矾是和食盐一样的必需品。

    樊楼因此兴盛!

    在司马康的搀扶下,司马光走到了门外,看着数十名禁军,正围绕着一个大木架子,轮流上前踩踏的景象。

    司马光楞了好一会,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凿井之法。

    “大人,听说此法是以富顺监凿盐井之术,改进而来……”

    “以此法凿井,若选的位置好,半个月就能凿出数丈深甚至十余丈的水井……”

    司马光问道:“十丈?这么深?他们不怕井壁塌陷?”

    开封府的土质松软,一般凿井一两丈,最多三丈后,井壁就会因为土质松软而塌陷,最后出来的水,浑浊不堪,需要沉淀好久。

    所以,汴京城的大多数水井,出水都很少,遇到旱季更是一滴水也没有。

    司马康答道:“据说他们用的是富顺监的技法,以竹木保护井壁,使其不塌……”

    司马光点点头:“如此,真善事也!”

    司马康说道:“听说,官家已经命神卫军、龙卫军等诸军,在开封府各地,皆择地而凿井!”

    “乃是欲引井水抗旱……”

    司马光听着,叹道:“至今都未下雨吗?”

    司马康点头:“为此,朝廷已经从河北、河东抽调驻泊禁军万余人回京,以协助开封府凿井、修渠、营造翻车……”

    “同时命天旱之地,或凿井,或因地就宜,造翻车汲水以灌溉……”

    “翻车?”司马光听到这个词汇,问道:“是昔年梅尧臣诗云:‘既如车轮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